首页>>财经资讯



2003年中国将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

    
    全国经贸工作会议2002年12月16日至18日在京召开。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在此次会议上提出,继续以上市公司为重点,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关闭破产,并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摆到突出位置,通过“六个更加注重”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他同时提出,应对入世仍需深入研究。
    
    四个方面着手推进国企改革
    
    李荣融说,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2003年仍将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2003年要大力推进企业的改革和重组,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要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把工作重点放到制度建设和规范运作上来。为此,李荣融提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继续以上市公司为重点,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建立董事会下设的决策咨询、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逐步推进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债转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
    
    二是继续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分离分流工作。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鼓励企业利用内部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破产关闭的有效资产兴办产权多元化的经济实体,多渠道安置富余人员。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步伐。财政有承受能力的地区,政府应尽快将企业办社会职能接收过来。企业经营十分困难的,当地政府要尽快接收其所办的中小学校。
    
    三是以推进管理信息化为重点,引导企业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多种形式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工作,逐步建立工商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职业经理人队伍,探索建立培训、资格认证、使用相结合的新型用人机制。加强企业法律顾问工作,积极推进重点企业总法律顾问试点,进一步提高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水平。
    
    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关闭破产。疏通企业退出市场的通道,保持政策性破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再用几年时间使一批濒临破产的企业稳步退出市场。2003年批准下达的核呆规模力争不低于2002年,重点用于军工、煤炭等行业以及地方急需解决的重点项目。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企业依法破产的步伐。
    
    李荣融说,适应中国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的要求,利用国际资本向中国转移的机会,大力推进国有大企业的重组改组,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抓紧完成电力、黄金、稀土等行业的重组工作。改革不利于大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制度,参照国际通行规则,赋予大企业相应政策,努力使中国大企业与外国大企业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大企业完善母子公司体制,深入开展与国际同行业先进企业的“对标”工作,增强核心竞争力。
    
    把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摆到突出位置
    
    李荣融同时强调,2003年中国将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竞争创造条件。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的高度,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摆到突出位置。具体为:
    
    首先要尽快出台与《中小企业促进法》相关的配套政策,抓紧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和使用管理办法;尽快出台中小企业标准,为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提供依据。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相关配套政策。
    
    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创办中小企业。要选择部分就业压力较大的城市,以建立和改善企业生产和配套条件为重点,利用现有企业厂房设备、开发区基础和条件等,积极开展中小企业创业园或发展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和建设中小企业辅导体系,为创业者提供多方面服务,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技能,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重点推进国家、省级和部分地级城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建立。在地方,重点放在地(县)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上,重点扶持一批经营业绩突出、管理规范的担保机构,帮助其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承保能力。加强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监管,研究制定担保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的政策,分散和化解担保风险。发挥典当行业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四是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规划,提高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质量和水平,培育和引导各类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培训、市场开拓、融资等多方面服务,加快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五是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中介监管办法,以质量管理、安全生产、依法纳税为重点,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六是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重点做好APEC领域的中小企业合作,加强与欧盟、东盟等区域性组织的交流,拓展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交流的渠道。
    
    六个“更加注重”推进新型工业化
    
    李荣融说,中国目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今后必须努力做到“六个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工业化、现代化中的“倍增器”和“催化剂”作用,重视信息技术在工业、流通业中的运用。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是更加注重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推动成熟技术向中小企业推广与扩散。
    
    三是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四是更加注重流通业对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流通业目前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较薄弱的环节,通过提高流通业信息化水平、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五是更加注重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尤其是传统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门路。
    
    六是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增长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他指出,由于人均资源不足、资源利用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资源丰富等原因,中国必须解决好工业化进程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就业的矛盾,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应对入世仍需深入研究
    
    如何进一步用好机遇,迎接挑战,使中国经济在进一步开放的国际环境中保持快速发展,应对入世工作仍需深入研究。李荣融这样表示。
    
    他提出,2003年在继续做好应对挑战的各项工作中,应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加入世贸组织后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进一步熟悉和运用世贸组织的各项规则,继续做好配额或关税配额的发放管理工作,完善重点敏感商品进出口的程序化监控和制度化管理体系。综合运用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严格监控重要产品的进口。继续做好中国与其他重要贸易伙伴国的产业对话和磋商工作。根据世贸组织规则,继续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改废工作。抓紧制定有关产品的技术标准,切实维护好中国产业安全。
    
    李荣融同时提出,要更好地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中国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对倾销和过量进口商品给中国产业造成损害或构成显著损害威胁的,要抓紧立案调查;对已立案的抓紧做好产业损害调查和裁决工作。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适时启动电子信息产品、纺织品、农产品等重点产品、敏感产业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帮助企业做好国外反倾销应诉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国外对华特殊保障条款的研究,充分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中国出口企业利益。(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