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2003年中国股市可能出现重大转机

    
    2002全流通预期与国际化导致下跌2003可能出现重大转机从个股价值上来看,经过一年半的大调整,相当部分个股已凸显投资价值。市场的整体市净率已经只有2.89倍,低于30倍市盈率的股票已经有相当数目。预计2003年股价结构性调整仍将继续,但市场整体重心趋于平稳。总体来看,如果有关各方能以十六大“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的精神为指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合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消化近年来的改革措施,则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将出现重大转机。
    
    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仍然处于结构性大调整中,其表象是市场运行出现了两个明显背离:一是与宏观经济背离,二是与政策调控方向背离,其根源是市场深层次矛盾的爆发。
    
    目前问题的焦点在于,中国证券市场依旧处于新兴加转轨的阶段,但全流通与国际化问题已无法回避,在整个市场的基础结构即将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投资者对未来不能形成一个明确的合理预期。股权全流通预期使上市公司原有的估值基础不复存在,加速与国际接轨的政策导向动摇了原有的操作理念。在市场的运行规则面临重新建构的特定时刻,市场自身难以找到平衡点,投资者的合理反应是离场观望以回避风险。
    
    从政策的角度来讲,2002年政府已经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大量非流通股的存在,导致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的利益严重相悖。市场期望国有股流通能够以一种明确的、承认流通股股东贡献的方式妥善解决。在国有股问题悬而未决之前,投资者无论是以国有股流通还是以国有股不流通为前提,都无法形成合理的预期。其次是国际化预期。虽然中国证券市场是新兴加转轨市场,绝大多数股权不能流通,市场的高市盈率水平具有一定合理性,但这个合理性占多大比例难以量化。而国际化除了人家进来以外,还有一个我们走出去的问题。
    
    股权全流通和紧迫的国际化预期交织在一起,市场旧的操作理念和营利模式难以为继,而新的理念和模式又无法形成,市场自身便失去了方向。中国证券市场存量矛盾和增量矛盾的协同作用,导致了2002年股票指数的大幅下挫。
    
    2003年证券市场总体环境上有利于市场的稳定,但非流通股的全流通问题、国际化导致的股价结构调整仍然是制约市场行情的主要因素。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或得出合理的结论之前,市场反转的条件并不具备。从宏观经济来讲,预计2003年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增强,外资流入将继续加快,出口仍将保持较高增速,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仍将持续,在出口和消费增长的带动下,2003年的宏观经济仍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GDP增长有可能达到8%左右。
    
    从资金供给角度来看,增量资金的渠道会更多。券商的融资渠道可能会进一步拓宽,如加大券商上市力度、允许券商发行金融债、推出股票质押贷款等等;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入市步伐有望加快,社保挑选基金管理人的工作已经明朗,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逐步拓宽也是必然趋势;基金管理公司的数目和基金规模将进一步增加,中外合资基金逐步增多,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受托资产管理业务的口子可能会被打开。
    
    从政策角度来讲,“稳定发展”仍是主基调。有关稳定是发展的基础这一认识将得到进一步深化,有关政策会更加务实;加快发展将会是管理层工作的重心,深化改革开放将成为发展的推动力。随着外资并购国企和QFII的配套措施出台,外资进入国内市场会有实质性进展;2003年统一指数推出的可能性较大,一些新的金融产品可能会引入,这都将给市场带来新的机会。
    
    从个股价值上来看,经过一年半的大调整,相当部分个股已凸显投资价值。市场的整体市净率已经只有2.89倍,低于30倍市盈率的股票已经有相当数目。预计2003年股价结构性调整仍将继续,但市场整体重心趋于平稳。总体来看,如果有关各方能以十六大“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的精神为指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合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消化近年来的改革措施,则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将出现重大转机。(原载/中国证券报,作者/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