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2003年中国经济新看点

    
    刚刚过去的2002年,中国经济实现了新的突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8%左右,人均GDP第一次接近1000美元。所以,现在很多人最关心的是:今年经济会不会继续站稳增速8%的高位?
    
    今年中国经济要长时期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关键是经济领域的众多深层次问题能否得到更好的破解。2003年的特殊之处在于,我们站到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起点上。此时,我们应当关注什么呢?
    
    首先,看外贸更要看内需。
    
    在很大程度上,去年的经济高增长得益于出口的“意外之喜”。其实,作为中国经济的“WTO元年”,去年初的时候,很多专家对外贸形势并不乐观。但结果却出乎意料,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条件下,中国进出口总额第一次跃过60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500亿美元。
    
    但与此同时,物价水平继续下降。这反映了国内通货紧缩的压力还在增大,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仍然不足。因此中国还需坚持扩大内需,以增加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提高增长速度。
    
    任何一个大的经济体,决定经济形势基本面的都是内需。换言之,宏观经济增长必须主要依靠内需拉动。自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扩大内需政策,正逐步引导中国宏观经济走向主要依靠内需增长拉动的轨道,这是一个大国在长期经济发展中必须遵循的规律。
    
    因此,今年经济走势如何,最直接的因素是能否继续有效扩大内需。
    
    其次,看速度更要看结构。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因为在2003年,中国经济开始进入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向人均5000美元跨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往往是经济结构变化最快、利益格局调整最快、社会各方面变化最快的时期。
    
    形象地说,经济结构调整将成为今后经济工作的“主线”。其中,关键要适应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制定和完善经济发展的战略,落后的生产力要及时淘汰,低水平重复要严格控制。通过科学的产业政策等,引导企业形成自主优化配置资源的机制。企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体,也要更善于对市场需求作出敏锐的反应,及时调整产品方向和技术思路,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简而言之,我们在继续关注经济增速的同时,更要把握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把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将放到整个经济工作的最主要方面上来。
    
    再次,看成就更要看突破。
    
    从今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康目标能不能如期实现,关键在于改革能否取得突破。
    
    在笔者看来,眼下值得期待的是农村、国企和社会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实现突破。农村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客观地说,尽管近年来政府采取许多措施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但收效并不大。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的思路,应当从城乡结构及其相关的制度中寻求出路、寻求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而国企改革历来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去年以来,国企改革和重组的进程正在加快。眼下的关键是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把工作重点放到制度建设和规范运作上来。同时,由于改革已进入到以全面调整利益关系为重点的新阶段。在保护合法致富的高收入群体的同时,如何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并逐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在全社会所占的比重,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当然,值得期待的突破还有不少,诸如政府职能转变、金融体制改革等。综合而言,只要冷静看待当前形势,不陶醉于当前的经济增速,并积极稳妥地加快改革进程,2003年经济继续高位运行的预期,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