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备战CEPA第三阶段磋商
2005年1月17日
华声报讯:《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第二阶段内容实施不足一个月,新一轮磋商就再次成为港府案头上的重要课题。这一次,如何加大执行力度,已成为港人最为关注的焦点。 据北京晨报报道,香港工商局及科技局日前已就CEPA第三阶段内容咨询业界意见,并将于年中与商务部商谈具体内容,10月份公布CEPA第三阶段内容。 尽管官方最终的“愿望清单”还未成型,但香港工业总会和香港总商会的两份意见书已提前勾勒出港企的期待。 有着40余年历史的香港工业总会是一个半官方机构,众多的会员以及其与港府的密切联系,使其在港享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不久前,香港工业总会向商务部官员提出改善CEPA的意见。其中,最为实质的内容就是,建议将目前申请货物加入CEPA零关税的机制,由每年只可申请一次改为每半年一次。 “与前两个阶段相比,零关税货物出现在‘愿望清单’上的数量将大大减少,大概只有十几个税目,”港澳经济专家尧秋根博士表示,“如何加快CEPA落实,使社会、经济效益尽快体现,才是港人更关心的问题。” “由于申请时间过长,许多港企认为,一切手续完毕后已错失了进军内地市场的良机”。此外,一些已取得“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的企业指出,内地地方政府的审批程序与港方不配合。 据了解到,在香港总商会提交的对CEPA第三阶段的意见中,重点也同样在“落实措施”上。香港总商会建议,应着重消除各省区之间的贸易壁垒,增加营商法规透明度。 CEPA实施一年多来,多批零关税港产品已经源源不断地进入内地市场;服务业开放也是力度惊人。但部分港人仍认为,CEPA的实施效果低于预期,质疑港府执行不力。 对此,尧秋根博士表示并不同意这种观点,“其实,在过去的一年中,CEPA对香港经济发展带来的正面作用已相当可观,仅‘自由行’对香港旅游业乃至整个香港经济的贡献就不容小视。与人的流动相比,货物和服务的流动将会有滞后效应,预计今年将有大的改善。” 据了解,商务部已于去年12月派出代表赴港了解CEPA在港的实施情况。中央政府也正就CEPA对去年香港经济的成效进行评估,预计可于今年第一季度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