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长三角、珠三角崛起有利港商开拓内地市场

2004年3月24日

    
    香港特区政府贸易发展局日前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在内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优势互补的作用,两地占内地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超过了50%。
    
    贸发局首席经济师梁海国认为,“长三角”与“珠三角”作为生产基地,各有不同的优势。“珠三角”专长消费品,而“长三角”则在生产原材料及中游产品占优。2003年,“珠三角”占全国玩具总出口约70%,占手表总出口约90%,而“长三角”的集成电路封装的总出口占全国生产60%。
    
    贸易发展局有关《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外商投资策略与香港角色》的研究报告显示,两地产业结构尽管有一定程度的重迭,但重点有所不同。报告指出,广东正在建设或计划兴建6条与邻近8省区连接的高速公路,并积极构建“泛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腹地均为工业制品及消费品的庞大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甚大。
    
    梁海国说:“鉴于‘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市场需求不同,香港公司需在超过一个地方设点,并采取不同的业务策略,才能覆盖这两个地区市场。对于有意在内地开展生产业务的海外投资者来说,其决定因素是‘珠三角’及‘长三角’既有的产业群,是否有助提高效率及降低平均成本。”
    
    梁海国说:“‘珠三角’的玩具产业无论生产力,品质及付货方面越加可靠,并更具竞争力。至于纺织及服务业,‘长三角’的丝绸及化学纤维供应充足,则有利于香港服装厂商。”
    
    据了解,2002年,“珠三角”消费品总额为421亿美元,少于“长三角”的755亿美元。但以人均消费零售额计算,“珠三角”的984美元则高于“长三角”的798美元。
    
    梁海国说,香港可发挥“知识枢纽”的功能,运用其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以不同方式为“长三角”服务。CEPA降低了香港公司泛入内地市场的门槛,有助香港服务业延伸至“长三角”,也有助“长三角”公司利用香港作为金融中心及国际商贸平台。到2003年3月中旬,在香港上市的97家H股公司中,有22家来自“长三角”。大部分“长三角”企业对香港提供的服务评价甚高,并认为香港的专业水平符合国际标准,是拓展世界市场的理想桥头堡。(来源/新华网,作者/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