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跨国银行变身港资图受益CEPA

2004年9月13日

    
    华声报讯:在香港经营了100多年后,渣打银行把其香港业务分公司重新注册成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成为一个纯粹香港本地的企业公民。此前,全球最大的银行集团花旗银行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
    
    据新华社报道,这些跨国银行集团分公司“变身”港资银行,并非一时兴起。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总裁,同时也是香港银行公会主席的王冬胜认为,这是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着眼于广大的内地市场,充分利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内的优惠措施,以及内地加入WTO后,逐步开放金融业的契机,“变身”香港银行,意味着他们能够搭上CEPA的顺风车,从而抢占内地市场先机,实现未来跨越式发展。根据CEPA协议,香港银行进入内地市场的门槛从总资产200亿美元下降到60亿美元;香港银行在内地开分行无需设立代表处,便可向中国银监会直接提出申请;在内地经营时间达2年以上即可申办人民币业务。此外,香港本地银行在内地设立第一个分行之后,每新开一个分行的注册资本金只需1亿美元,且不受银监会规定的外资银行每年只准开一个分行的限制。如果不“变身”香港身份,这些优惠对于原先属美资、英资的花旗、渣打等,则是可望不可及的。
    
    CEPA第二阶段的协议还允许港资银行在内地可以代理保险业务。这意味着,港资银行在开拓内地个人理财市场上,比其它外资银行已经享有了先到的优势。同时,根据中国对WTO的承诺,到2006年底,外资银行开展居民个人人民币业务将不受地域限制。而业内人士普遍估计,这一点,也可能会率先对港资银行开放。开放人民币业务,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很大程度上介入内地的零售银行业务。目前内地零售借贷业务只占银行总业务的10%,企业客户仍是内地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而发达市场的零售银行业务占银行总业务的比重达到50%,甚至超过工商业务。王冬胜指出,个人房贷、车贷、信用卡业务,才是银行真正的业务增长点。
    
    谁能抢先进入市场,谁就可以尽早培育客户群体,从而为以后的附加业务奠定基础,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就更大。不过,网点少,覆盖面不广仍然是外资银行拓展内地业务的主要局限,因此外资银行首先一定要与内地银行寻求合作。对内地银行来讲,在风险管理、产品创新、业务经营等方面,也急需要向外资银行取经,因此通过股权交易等方式,寻找战略合作,以求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显然是双赢的选择。目前,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恒生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已经入股中资银行。其中,汇丰银行持有交通银行19.9%股份,成为交行的第二大股东并将参与交行的董事会和高层管理。
    
    王冬胜表示,内地银行从最初要资金拒管理,到后来的要资金轻管理,再到现在的重管理轻资金,说明双方在不断的交流中提升了相互认识。他表示,现在很多内地银行对外资银行参与管理态度开放,外资入股后,很多内地银行在董事会运作、风险管理、市场拓展和业务经营等方面都已有较大的变化,实现了双赢。他透露,目前渣打银行也在积极与内地的银行进行磋商,寻找投资入股的机会。
    
    不过,他强调,CEPA给香港银行业带来的好处,不仅是相对宽松的进入内地市场的条件。两地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复苏,企业盈利增长,失业率降低,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金融服务需求,这是香港的银行在CEPA下最大的受惠点。最好的一个例证是,今年上半年,香港的银行在面对息差收窄,传统业务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总体盈利却大幅度增加。另外,CEPA的实施,还拓宽了他们在香港本地的业务范围。今年4月,汇丰、渣打、东亚、恒生等数家银行纷纷与中国银联签署了相关协议,成为银联的首批外资银行会员,为他们在香港发行人民币信用卡扫清了障碍。
    
    事实上,无论是否“变身”香港企业,在香港开展业务的跨国银行集团都已经实实在在享受到了CEPA所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