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紧急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
2003年7月8日
中国有关专家指出,从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早些时候针对中国的汇率政策四处游说以来,发达国家逼迫人民币升值的行动,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今后一年,可能有更多的国家通过关税或非关税贸易壁垒向中国施压,人民币将承受有史以来最大的升值压力。 改变出口为主外贸政策 由于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商务部都已开始手紧急研究对策。来自央行的消息说,那些信用良好的中国企业,不久可望用自己的外汇收入购买国外债券。这有利于改变外汇市场供大于求而央行不得不被迫买进的局面,从而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获悉,央行这项正在拟议的规定有望于今后几个月出台,香港金管局(HKMA)将充当这项业务的清算机构。按照现行规定,中国企业的外汇收入绝大部分需向央行兑换成人民币,以提高外汇储备和国内货币供给。 新计划还会放宽对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成员企业的海外投资限制。该结算公司拥有1200位机构会员,其中大部分是非金融机构。这项业务所涉及的金额可能达500亿至800亿美元。 商务部的一位人士透露,商务部政策研究室正在对调整中国进出口结构进行论证;中国很可能改变实行多年的以出口为主的外贸政策,加大对进口的扶植力度。 美欧日迫人民币升值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中国目前外汇储备达3160亿美元,是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外汇储备国。 尽管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最近在国际清算银行年会上表示,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但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行动正在加紧进行。 今年5月,在G8财长会议上,美国财长斯诺首次提出人民币升值的问题;进入6月,他更多次在公开场合“敦促”中国政府改变人民币汇率制度,并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 6月19日,“健全美元联盟”(Coalitionfora-sound Dollar)在美国开会,讨论是否提请美国政府动用“301条款”来迫使人民币升值;欧盟委员会上个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欧盟15国决定,将于今年10月率先上调中国在“普遍优惠制”(GSP)下享有的出口商品优惠关税,即由目前的3.5%提高到%五,而2004年上半年,将正式取消给予中国的“普惠制”。 “普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包括某些初级产品)的一种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制度。目前,全球有28个国家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其中,欧盟15国超过总数量的一半。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何帆研究员说,一旦美国动用了“301条款”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将会是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十分不好的开端——以汇率制度为借口进行贸易保护主义。同时,还可能引发“羊群效应”,使日本、欧盟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一拥而上,采取类似措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施加影响,逼迫人民币升值。 在国际社会普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压力下,国际金融市场也提高了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很多分析认为,中国会在近期将人民币汇率温和上扬2%-2.5%。(来源/财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