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成国际市场焦点 中国反驳日美升值要求
2003年7月14日
日美欧发达国家的不满越来越强烈,它们认为,人民币比价超过了实际经济状况而保持在低水平上。人民币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焦点。在6日闭幕的亚欧财长会议上,欧洲各国相继提出了人民币升值的要求。日本也指出,人民币比值低是出现国际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在美国,廉价的中国产品使国内制造业感到了压力,导致产业界产生了危机感。为此,美国政府内部开始出现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 去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连续3年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赤字对象国。对此,美国最大的制造业者团体全国制造商协会认为,中国外汇储备增加是因为中国政府把人民币比价控制在低水平上,并多次干预市场所致。全国制造商协会强调,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相比,人民币比价被不合理地控制在低水平上。 对于中国采取的人民币与美元实行固定汇率的政策,布什政府出于对华关系等问题的考虑,迄今没有公开发表评论。 但是,最近财政部长斯诺多次发表希望人民币升值的讲话,似乎认同了产业界的不满,美国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 美国政府不再静观人民币问题,是因为明年将举行总统大选,因此不得不高度重视国内产业界的呼声。 尤其是,6月份的失业率恶化至九年零两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就业状况恶化,已经进入危险境地,这使美国政府不能再忽视产业界广泛存在的“中国威胁论”。 中国政府对日美欧日趋增强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予以反驳。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上月末在瑞士巴塞尔举行的国际清算银行年会上发表讲话说,“今后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明确表明了当前不会采取人民币升值的方针。 此外,《中国经济时报》4日在头版发表题为《人民币升值争论暂画休止符》的评论文章。文章指出,人民币升值将对世界惟一持续高度增长的中国经济以打击,“即使是人民币升值也不能拯救世界经济,相反会加重世界经济衰退”。文章还对日本进行了批评,文章指出,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并非是所谓的“中国输出通货紧缩”之过,将国内问题国际化的手段不见得事事有效。(来源/千龙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