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出五项对策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2003年8月7日
一些经济专家日前表示,面对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压力,中国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同时,可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来调节人民币的供求,以缓解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所带来的巨大升值压力。他们认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可采取五项对策: 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随着中国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开和人民币逐步走向市场化,外汇市场的供求也会更多地体现经常项目外汇收支以外的外汇供求,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将逐步过渡到经常项目为主兼顾其它因素特别是资本流动的情况。 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是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缺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将目前国内企业的强制结售汇制逐渐过渡到意愿结汇制,使整个外汇供求有效地出清价格,同时使价格也能灵活地引导和调节供求。而且,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当前推进人民币结售汇体制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目前情况下可以先由外汇管理局审定,允许一些企业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收入,并逐步扩大此类企业的范围和留存外汇的比例,同时简化进口用汇的审批内容和程序,直至最终完全实现自由结售汇。 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主要包括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减少中央银行在市场上的干预频率,代以其它的经济方式和手段调整汇率水平。同时,人民币汇率调控目标可由盯住美元转为盯住一篮子货币。篮子中包括美元、日元和欧元三种货币,可根据贸易情况选择适当权数。 适当控制外汇储备的过度增长并更好地利用这些储备资源。一是要建立将储备转化为投资、将资金转化为资本的新机制,制定更积极的对外投资战略,可以考虑将外汇储备与国有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相结合;二是保持外汇储备资金的流动性,并在保证流动性、保本的基础上寻求长期稳定的收益;三是应尽快改变将外汇储备大都压在美元和美国债券上的状况,增加欧元等币种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四是外汇管理当局应在外汇储备管理过程中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 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目前,针对外汇市场的供求形势,中国可考虑提高经常项目的可兑换程度,如增加居民和企业经常项目外汇支出使用额度,并将以前一些实际受限制的项目适当放开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资本项下的可兑换要慎重、有序推进,在条件尚未成熟时贸然出台政策或实施开放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