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民币施压并非解决国际经济不平衡药方
2005年4月14日
主持人:谷秀军 特邀嘉宾: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 当美国用贸易手段对中国的外汇政策施压的时候,国内外学者不得不又一次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那么,对人民币施压是解决国际经济不平衡问题的药方吗?对此,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钟伟。 主持人: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国际上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参议院日前通过一项用抬高关税来惩罚中国人民币政策的提案。而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则认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现实明智之举。对于种种不同的声音,您有什么看法? 钟伟:美国国会的态度很容易遭到国际社会的批评。第一,汇率政策决定是一个国家在经济事务方面的主权,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因此美国国会通过关税等措施来表达对中国汇率政策的不满,可能并不是理性克制的态度。对美国参议院而言,这个命题应该转化为,美国如何维持美元对欧元、日元汇率的稳定,不至于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隐患。第二,美国单方面采取对华贸易惩罚措施,也可能引发争执。目前美国经济的不平衡,比中国要严重得多。例如就贸易而言,美国目前经常项目收支逆差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6%,而中国虽然保持着一定的贸易顺差,但近年来每年不过数百亿美元,只有国内生产总值的2%左右。对美国参议院而言,这个命题同样应该转化为,美国如何解决其日益庞大的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使其不至于成为加剧全球经济不平衡的隐患。第三,如果中美之间就此问题的最终协调不能令人满意,中国作为WTO的成员,也可以将美国单方面的贸易制裁向WTO提出来,合情合理地申请争端解决。但如果真到了这一步,那对中美双方是双输的结果,或者说,美国国会的一意孤行很可能是“损人不利己”的,在这一争执上,甚至连美国财长斯诺也认为国会“操之过急”。 麦金农教授长期以来一直主张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但应该看到,没有任何汇率制度安排是一劳永逸的,国际金融经济环境的变迁,以及中国经济自身的日新月异,都需要我们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更理性和更负责任的大国战略,仅仅用“稳定”二字不能概括中国政府对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所做的持续不懈的努力。 主持人:产生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人民币升值能给美国带来什么好处? 钟伟: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是近十年来双方讨论的的一个热点,贸易不平衡的基本状况和成因也有争议,但至少我们可以概括出讨论中美贸易的一些基本视角。第一,中美均从双边贸易中获利,尤其是美方,中国提供的质优价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给美国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福利。过去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显示,如果中美双方能够维持双边贸易的良好势头,那么对美中经济都是福音。第二,观察贸易不平衡,应该从多边贸易的视角出发,而不能仅仅考察双边贸易。中国对美国的确有贸易顺差,但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基本平衡,和东亚及日本的贸易是逆差,从多边角度看,中国外贸1万多亿美元的规模才仅仅有两三百亿美元的顺差,可以说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处于基本平衡状态。美国则不然,尽管中美就双边贸易差额的统计口径不一,但大致上谁都不会否认美方贸易逆差主要源自欧洲,而不是中国。第三,美国对外贸易的不平衡的病因,决不是大洋彼岸的人民币,而是美国经济自“新经济”泡沫破灭以后,结构性调整不够彻底所导致的。 我以为,由于美国经济不平衡的问题,以及美元汇率风雨飘摇的问题日益引人注目,因此人民币被作为美国国会转移视线的靶子,这种做法于事无补。迄今我还没有看到人民币升值能给美国经济带来什么好处,但坏处我倒是可以大致罗列一下。第一,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仍然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中国外贸企业往往没有在海外的自主销售渠道、品牌和专利,因此通常仅仅作为利润微薄的供货商出现,绝大部分好处被国外经销商拿走,因此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受害者是美国经销商和消费者。第二,即便由于惩罚性关税的恫吓吓退了一些中国供货商,美国也需要通过“贸易转向”,转而向拉美或者东亚的外贸企业下订单,以更昂贵和更迂回的渠道获得进口替代产品,这样美国的贸易赤字不仅不会缩小,反而将有所恶化。第三,近年来每当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被美方提出来,我们就不能不问美方,从飞机到计算机,请问还有什么是中国所需要和美国能提供的?答案也通常简洁明了,美国对华的竞争优势就在基础技术和高新技术方面,目前全球的高新技术储备中,美国大约有60%,中国急切需要提升其技术装备水平,如果美国政府对华技术贸易方面的壁垒稍稍削减一些,那么美中贸易的失衡状况就会有大幅改善,但美国迟迟没有这么做。因此在我看来,人民币是否升值,是和平衡中美贸易几乎不相关的话题。 主持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人民币汇率政策主要考虑本国的对外经济、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因素,而不是个别国家的贸易逆差或者顺差……当然,由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变得比以前大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会考虑这项改革对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未来的任务主要是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不是简单地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您认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首要做哪些工作? 钟伟:第一,许多人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简单地看成是8.28这个数字变成另一个数字,例如7.6,似乎这样中国政府就采取了符合一些人胃口的措施了,但这样的做法是理性的、市场化的和可持续的吗?我可以简单反问一句,为什么8.28变成的是7.6,而不是7.8或者8.6呢?依据什么来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方向和幅度?退一步而言,即便我们勉强能寻找到这样重新定值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政府又如何把这个“政府定价”变成“市场定价”?即便美国财政部每年的国际经济政策评估报告中,多年来也连续指出,中国政府并不操纵汇率。因此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天真地视作数字游戏,目前本身就是个流行性问题。 第二,目前看来,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应从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入手,形成有弹性的人民币即期汇率。例如2005年5月前后,以本土和国际银行作为做市商队伍的、推出银行间欧元/美元、澳元/美元等8个品种的即期交易,交易手续费极其低廉,结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已有的人民币兑美元等即期品种,如果改革顺利,应该可以形成市场化的有弹性的人民币即期汇率。 第三,从人民币远期入手,形成有弹性的人民币远期汇率。目前中国远期外汇业务还仅限于银行与客户的零售市场,监管层可考虑让商业银行允许客户对期限较短的远期合约展期,以便市场交易主体规避较长时期以后的汇率风险,今后还可以考虑推出银行间的人民币远期交易,关于远期外汇的定价,可借鉴菲律宾、韩国等的经验,由中央银行根据国内外利率差异等因素制定指导性远期汇率,再结合市场供求状况得出实际的远期汇率。 第四,完善人民币即期和远期汇率机制,还包括其他一系列配套改革,包括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大型非金融企业等参与到外汇交易中心来;交易模式从集中交易、集中清算向无形和分散交易转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职能将转变为提供竞价交易的平台,推动银行间无形外汇市场的建设;联合主要的交易商,发起设立股份制的外汇市场清算公司等等。如果我们把上述视作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路线图”,那么要到达终点,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有毅力、有耐心一步步走下去。国际社会可以预见到,这是中国在外汇领域建设金融微观基础的艰巨工程,要求中国拿出急功冒进的时间表,反而可能欲速则不达。 主持人:继美国之后,会不会有更多的国家要求中国采取更为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钟伟:这正是值得我们担心的,如果美国国会的单边行为得以实施,那么它会起到一个非常糟糕的示范效应。如果每个经济体仅仅从双边贸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如果每个国家都不寻找自身经济失衡的内因,而把人民币汇率问题夸张地扩大化,那么,我们最终可以发现,惩罚双边贸易顺差国只能使人们六十多年来推进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不懈努力受到意外挫折。国际社会在喧嚣后也不难发现,将解决美国经济失衡乃至全球经济不平衡问题的药方,虚妄地孤悬于人民币升值这一线,是殊为不智的。(来源/金融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