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中美贸易平等互利发展前景美好

2003年12月23日

    
    中国总理温家宝访美,申明“不打贸易战”,消弭了美方剑拔弩张的局面;温总理并提出了“中美贸易合作五原则”,对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中美贸易合作将起到重要作用。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中,出现一些磨擦,甚至会打起“贸易战”,也不足为奇。最近中美贸易也出现一些纠纷,本来并不是大问题,但美方有人想借此在温家宝12月上旬的访美时增加一些“筹码”,甚至为明年大选捞好处,而大做文章。
    
    虽然如此,笔者在与星光管理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员探讨此问题时,认为温总理的访美取得很大的成功。在中美贸易方面,温总理申明“不打贸易战”,消弭了美方的剑拔弩张的逼人之势,并提出“中美公平贸易和经济合作的五原则”(下称“五原则”),这将对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中美经贸合作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五原则”以和为贵,求同存异。以和为贵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宗旨之一,讲求中庸和谐、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当今世界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现代中国在对外事务中,包括在中美贸易中,一向追求和平、平等、协商,反对激化矛盾。“五原则”明确提出,应“发挥双边经贸协商机制作用,及时沟通,避免矛盾激化”。双方应该“平等协商,求大同存小异,不动辄设限和制裁”。比如这次美国限制中国某些纺织品输美,牵涉到的仅是四、五亿美元的生意,与中美达1000亿美元的贸易额,可说是微不足道,可美方却“大动干戈”,这到底是为什么?实际上这其中有其政治考虑。在商言商,这是常理。“五原则”中提出,“不把经贸问题政治化”。这可说是长期正常贸易交往的经验总结。如果把贸易政治化,特别是很小的贸易磨擦问题,也纳入国内、国际政治去考虑,势必把小事化大,把简单事情复杂化,从而损害双方的利益,以致搞乱国际贸易秩序和影响经济的发展。
    
    第二,以和为贵,互利双赢。中美之间的贸易是具有强烈的互补性的。中美之间无疑是存在一定的贸易逆差问题,但这并不是引起美国失业的原因,更不对美国产业构成威胁。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相当部分是美国已经不再生产或减少生产的。贸易逆差问题,中国一直采取措施,包括大量采购美国货品,去缩窄、解决。
    
    “五原则”中第一条就申明,“互利双赢,从大事着眼,既要考虑自己利益,又要考虑对方利益”。在国际贸易中,会出现纠纷,不可避免,中美贸易亦然。但只要双方,尤其是像中美这样的两个贸易大国,能互相协商解决纠纷,不仅有利于双方,也有于国际经济的发展。如果动不动就制裁甚至打贸易战,终会两败俱伤。比如美国动辄限制中国产品入口,中国自然会有损失,而美国亦会因此而失去大批价廉物美的产品,影响美国人民的生活。
    
    再者,中美贸易还牵涉到美国对华投资者的利益,因为中国许多出口商品都是由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跨国公司制造的。美国对华投资现已达到430亿美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多数国家已加入WTO的情势下,各种利益千丝万缕地联系交织着的,各方都应该谨慎地处理相互之间的贸易摩擦。
    
    第三,以和为贵,把发展放在首位。从单方面看,中美贸易,2002年美方有420亿美元的逆差,2003年还会多一些。但是同时,2002年中国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东盟等有贸易逆差572亿美元。从发展看,中美贸易前景是非常乐观的。回顾中美贸易,1979年不足25亿美元,现在已达1000亿美元。2002年美国整体出口下降4.9%,但对中国出口则增加15%,今年头9个月美国整体出口上升2%,但对中国出口则上升18.5%。2003年中国可能成为美国第五大出口国。
    
    中国十分重视中美贸易逆差的问题,一直希望从美国多进口产品,前段时间一个赴美采购团一次就做了六七十亿美元的买卖。中国很希望美国增加对华机电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今后三年,估计中国进口货品将超过1万亿美元。这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都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和市场。正如“五原则”中所说的,中美贸易应该“把发展放在首位,通过扩大贸易合作来化解分歧”。
    
    从长远和战略高度看,中美贸易应是一派美好前景。“五原则”的核心是“发展、平等、互利”,这六字箴言,不仅适用于中美之间,而且也应该适用于世界各国之间的公平贸易和经济合作。(来源/大公报,作者/罗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