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两家企业成功应对欧美反倾销挑战
2004年7月2日
华声报讯:常州市两家企业面对国外“反倾销”的挑战,积极应对,最终双双赢得“胜券”,成为各自行业内第一个大赢家。 据新华日报报道,打赢两个“第一案”的企业分别是常州华源蕾迪斯有限公司和溧阳兄弟化工有限公司。2003年5月22日,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中国、澳大利亚等在欧洲市场销售的聚酯切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常州华源蕾迪斯等8家中国企业艰难的应诉工作由此开始。 常州华源蕾迪斯专门组织“应诉工作小组”,聘请国内外律师作为法律顾问,周密准备各项应诉材料,最终目标是争得“市场经济地位和最低关税税率”。在递交了应诉材料并接受欧盟官员反倾销实地调查后,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初裁公告:8家中国应诉企业有两家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华源蕾迪斯是其中之一,但关税税率被裁定为17.4%。 面对这样的税率,中国企业产品几乎无法进入欧洲市场。对此结果不服的华源蕾迪斯没有泄气。应诉小组通过深入研究公告信息,逐一核对数据,发现初裁存在两处重大失误:重复计算产品成本中的“关税”、外汇汇率计算也有错误。应诉小组立即通过律师向欧盟委员会提出抗辩。 6月4日凌晨,在欧盟委员会的最终裁定中,华源蕾迪斯公司被认定为“市场经济地位”,同时获得“零税率”待遇,成为中国聚酯行业第一个获此骄人待遇的企业。 同样遭遇反倾销挑战的还有溧阳兄弟化工有限公司。中国靛蓝产量占世界靛蓝产量的80%以上,美国是主要进口国之一。1998年,美国商务部依据本国一家企业申请,对中国出口靛蓝开展反倾销立案调查,1999年6月裁定倾销成立,并据此向中国靛蓝出口企业征收高达129.6%的反倾销税。 作为中国靛蓝生产“老大”、世界靛蓝产量“老二”的溧阳兄弟化工有限公司率先作出反应,先后两次向美国商务部的裁定说“不”,最终成为中国染料行业在美国胜诉的第一个大赢家。前不久,美国商务部对“溧阳兄弟”出口到美国的靛蓝作出了税率为4.6%的终裁决定,而对美国商务部原先裁定没有“异议”的其它中国同类企业,则不得不面对129.6%的反倾销税。 业内人士认为,两家企业突破的不仅仅是贸易壁垒,更重要的是对国内同行如何应对国际竞争的启蒙。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今后遭遇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挑战的出口企业将会越来越多。面对挑战,决不能轻易放弃努力,而应该据理力争,方能赢得胜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