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投资中国会有长期稳定利益

2005年1月11日

    
    要了解中国的经济情况,首先需要看看中国经济的结构,2004年,中国的贸易进出口总额大致可以达到11000万美元,基本结构对欧美是顺差,对亚洲和周边的一些地区都是逆差,进口的部件和原材料,在中国进行加工,向欧美出口。但这部分需求似乎跟国内的宏观经济状况关联并不是很大,而是取决于世界市场。可以看到在1997年的时候,中国的贸易出口增长非常快,1998年的时候,世界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的出口就降下来了。以后又很快上来了,但是在2001年世界经济停滞的时候,又降下来了。这两年欧美情况都不错,中国的出口又上去了。所以,看中国硬着陆对亚洲周边国家会不会造成影响?更多地是要看欧美的需求,只要欧美需求强劲的话,中国也会很荣幸地作为一个逆、顺差的转换器,必然会带动亚洲。
    
    另外,中国对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进口的一种带动是源于国内本身的需求,也即这部分需求是跟国内的情况密切相关的。目前,中国经济呈现过热的趋势,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面对过热的形势,中国也有一定的经验去应对。比如,从财政来说,一年收入增长是非常之快的,增长了26%,财政支出增长13—14%,要强调的是,这是严格按照预算进行的,因此实际上实施的是一种过热的产业政策。我们还将继续实施类似这样的政策。
    
    中国投资究竟会不会出现硬着陆?或者是长期的利益会怎么样,要看一些基本因素是否稳定。
    
    第一,中国的高储蓄率基本不会改变,至少一、二十年之内不会改变。
    
    第二,相当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也不会改变。我们可以看到沿海地区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的供应,这说明我们的劳动力市场是相当有灵活性的,这个市场长期不会改变。第三,我们一直实行非常开放的政策,从同样发展水平的国家的历史来看,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是比较大的,并且这已经持续25年了,在未来也还将持续下去,这也不会变。
    
    第四,中国政府在推动市场化的改革方面的努力一直是持续的,这也不会变。比如说我们现在进行的中央银行的改革、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进一步加大我们劳动力的流动性,这些都不会变。从长远看,这些基本因素都是稳定的。
    
    另外,从财政部的理念来说,将想办法进一步适当压缩政府的开支,我们的设想是通过对税制的改革,适当对企业让利,使得企业有更多的投资机率,比如我们现在已经在东北进行了增值税转型的改革,并已经施行了一段时间,增值税转型是不可能仅在一个地区长期实行的,也就是意味着它要在不远的将来推行全国,同时鼓励企业在设备上投资。这些都说明中国长期的投资利益是稳定的。现在有一点变化,沿海的劳动力的价格上涨得比较快,我们还看到一些投资转向了内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力可能转向内地更为合适,特别是这么多年我们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改善,内地的基础设施的情况也很好了,这就说明又有一些新的机会出现了。从这来看,中国也不会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从长期来看,前景也会非常好。(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