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李彦宏:蓦然回首 肥沃的土壤在故乡

2004年1月14日

    
    关键词:搜索人生
    
    我是1991年到美国准备读博士的,因为只有读博士才有奖学金。但到二年级下半年的时候,我越来越认同工业界的做法,因为我去松下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让我了解到工业界更关注是否适合用户的使用,是否能够得到大规模的推广。而我的理想也是为了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所以得到硕士学位后就离开了。
    
    首先我进入了华尔街日报集团,当时道琼斯准备做网络版媒体,其中包括金融方面的集成信息检索系统,当时采用C和在Sun的服务器和unix环境下做了三年半的开发。当时的工作环境很自由,我也很喜欢。
    
    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华尔街作为一个媒体更重视编辑记者,并没有把技术的价值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尤其是我认为“超链分析”可能会改变整个产业的发展后,发现公司无法提供这方面的发展机会。我认为硅谷提倡‘技术改变世界’的理想更适合我。
    
    1997年,我加入Infoseek。当时这个公司在硅谷的口碑很好,而且很多同事对搜索引擎的开发经验和独特见解令人羡慕,在那个时候,尽管硅谷有成千上万的小公司,但像Infoseek这样真正的互联网公司还很少。我在那里主持开发当时新一代的蜂窝引擎技术。
    
    不过后来Infoseek被迪斯尼收购并开始创建GO网站,但迪斯尼作为一家成功的传统企业并不了解互联网,不了解硅谷,不了解网络重新创建一个品牌很难。很可惜,从那时起,Infoseek开始忽略技术,而一味去强调和传统媒体的结合,策略已经发生了转变,开始走下坡路了。
    
    在Infoseek工作的两年半时间里,Infoseek从100多人迅速扩张到2000多员工。公司在膨胀过程中,有些地方做得有明显的甚至是严重的失误。但是,在公司,我只是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在公司的方向性的决策上没有发言权。我认识到:光有技术是不行的,还要有商业的执行层把自己的理念执行下去。所以,到1999年底的时候,我决定:自己出来做公司!
    
    众里寻她千百度
    
    1999年10月份,我受旧金山领事馆的邀请,回国参加国庆50周年的国庆观礼,顺便到各地看看创业环境。
    
    当时,国内很多网络环境已经很成气候,但是,网站的底层技术非常薄弱,大多依赖于国外的技术。而我所擅长的搜索引擎,国内几乎没有人做。我决定,回国创业!以搜索引擎为切入点,做网络技术公司。
    
    1999年底,我和徐勇拿着美国的风险投资回到国内,创立了百度公司。在世界转了一圈后,竟然发现,生我养我的土地才是最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头半年,我埋头苦干,做技术研究,不希望有外界的干扰;第二个半年,开始和网站打交道,263、sohu、sina等网站的联系都是当时建立的;第三个半年,百度已经在中文检索领域占领了70%-80%的市场份额;最近这半年,百度推出了新的服务。比如说,竟价排名,它彻底改变了人们以前的想法——网站的相关性靠的是网站拥有者的信心,这种信心的表现形式是他愿为每次检索并访问该网站付多少费用。竟价排名推出后,几乎在国内主要的门户网站都能够看到排名结果,这种模式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大家接受。
    
    我很幸运,在美国一直在搞这方面的研究;Infoseek的搜索引擎技术当时领先于国际水平,我正好是开发这个技术的人。正是由于这么多的巧合在一起,百度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占领国内市场。
    
    少许诺 多兑现
    
    当初拿到风险投资的时候,我的投资商问我“你这个(中文搜索引擎)多长时间能做出来?”我说,要六个月!他又问我“时间太长了吧。我多给你钱,你能不能早点做出来?”我说“不可以,这不是钱多钱少的事情。”
    
    结果,我只用了四个半月的时间,就将中文搜索引擎做出来了。剩下的一个半月就是和客户沟通和测试。投资方认为我做事很稳妥,将钱投给我,他们很放心。
    
    Under promise over deliver(少许诺多兑现)!这是我做人的原则之一。
    
    分篮放蛋
    
    去年网络公司不景气,对我们也不是没影响的。但是百度2001年的营业额是2000的10倍。主要是因为我们从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将公司的命运完全寄托在几个大客户身上,是很危险的举动。所以百度的理念之一就是:不能有一个客户对百度的贡献超过我们总体收入的10%。这样,我们就不会过于依赖某一个客户,而依靠的就是互联网整个行业。客户群体的变化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搜索是互联网的基本需求,逐步认可百度的价值,成为我们的客户,这就是百度高速增长的原因。
    
    网站与非网站
    
    百度的定位和传统意义上的网站还是有区别的。在网站很时髦的时候,很多朋友都问“你们的网站怎么怎么样”。我赶紧解释,说百度不是网站;后来,网络不景气,很多.com公司都死掉了,我就和别人讲,百度是网络公司,是给互联网提供技术的网络公司!互联网的发展,让网民对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不怕说自己是网络公司。百度公司是互联网信息检索和传递的技术提供商和品牌运营商,今后这个定位也不会变,未来百度的发展会按照这个方向去努力。
    
    网络的市场在过去的两三年中实际上是高速增长的。互联网的泡沫现象,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存在着迅速发财致富的赌博心理,搅乱了网络市场。但底层对技术的需求是稳步增长的过程,这才是本质。网络的发展前途很好,我对互联网的信心从未动摇过。
    
    约法只有两章
    
    我很幸运,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我和徐勇之间一直配合得很好,很默契。
    
    我们在硅谷呆过很长时间,有过网络公司的亲身体验。百度成立后,我将自己喜欢的公司文化保留,不喜欢的剔出去。我想技术出身的我和大多数技术人员的喜好近似。所以,在公司运作的第一天,我就决定将公司的企业文化扎根于员工心理。
    
    公司第一批员工上班后,我发现在他们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凡事规矩得紧,我只好把一些东西写出来,放在网上,给大家看,让他们知道,原来工作可以这样快乐。
    
    我在网上是这样写的:在百度只有两条规则,不许在公司抽烟,不允许带宠物上班。
    
    理解重于管理
    
    有人说,技术出身的人不擅长管理和销售,这也是我从开始就注意的。在Infoseek时,我就发现公司犯了很多管理上的错误,有了前车之鉴,现在我很注意。徐勇在销售上有很多经验,我在技术上很强,两个人互补,公司在各方面发展就比较全面。
    
    Internet和传统领域不一样,管理也不同。如果公司已经上规模,那么传统行业里的人到这会管理得很好。但是在高速发展时期,对互联网的深刻理解比管理经验更重要。我现在是站在前线管理公司,但是我的名片上印的是总裁。随着公司逐渐壮大,我希望有更好的管理人员加入到我们队伍中,主持管理工作,做我的老板,让百度更成功。
    
    百度技术团队的管理
    
    百度是一个技术型公司,开发团队包括四十多名软件工程师,主要做Spider和Search的开发,还有测试、技术支持以及大客户支持工程师。现在团队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管理梯队。软件服务涉及到很多细节,所以我们不是靠某一个程序员的天才,而是靠一批对行业了解、足够聪明并合作的程序员。
    
    公司创始时,我的确有担心国内的技术实力同国外差距很大,所以还特意在硅谷设立了招聘办公室,准备两边协同工作。后来发现国内的技术人员非常优秀,完全可以做出世界级的产品。
    
    在推出最早的版本之后,我的精力就放在宣称推广等商务活动上了,技术上依赖带起来的技术团队。后来,技术团队膨胀的太快,在技术管理上出现了一些危机,主要表现在公司逐渐壮大的过程中,很多人对自己的位置定位不是很准。一些好的技术人员对技术关注越来越少,而对管理产生了兴趣,并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了迷茫。于是借助去年实施的“闪电计划”,我又重新回到开发中,带领一个新技术团队。
    
    硅谷的一些经历能让我告诉程序员应该重视的是什么,对于角色转换应该有什么样的期望值。我告诉他们,我看到的成功硅谷创业型公司有什么共同之处。我认为,作为一个好程序员或者令人放心程序员的标准不仅要能够解决问题,而且做出来的产品是可信赖的。
    
    闪电计划完成后,除了完成当初设定的技术指标和商业指标外,更大的成就就是又带起了一个好的技术团队,他们之间的合作现在已经非常默契。
    
    百度的明天
    
    今天,美国人把他们的搜索引擎叫做“上帝”,因为大家觉得搜索引擎具有上帝一样的力量。如果你的网站在搜索引擎中找不到,你就像是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一样;如果在搜索引擎上查到的网页说你是一只青蛙,那么大家就会以为你就是一只青蛙,即便你是王子。搜索正在从各个层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大多数的中国人不相信上帝,中国需要自己的搜索技术,自己的搜索引擎。百度就是为此而成立的。百度狂热地追求更好的搜索技术,追求给网民带来最好的搜索体验,追求为人们提供最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百度是中国的,她愿意随时倾听中国人对互联网的需求,对搜索的需求;她的开发者是中国人,他们和其他所有中国人喝同样的水,呼吸同样的空气,分享同样的文化。百度是“活”的,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她就从未停止过与爱护她、关心她的用户进行交流。不管是搜索援助中心论坛上的一封封回帖,还是“您要找的是不是……”这样一次次细致体贴的提示;每一个网友的建议都会得到认真的考虑,每一条发布的信息,都会被传递到网友指定的地域。
    
    百度是年轻的,即使在中国互联网不长的历史中,百度也只是一个后来者。百度求新、求变、求发展;每一个百度人都因为在这个变化莫测,日新月异的产业中工作而感到兴奋和激动。他们既是中文搜索的制作者,又是中文搜索的使用者,他们决定着百度的未来。
    
    互联中国是年轻的,她的发展速度令世界上许多人感到嫉妒,令能够参与到其中的人感到欢欣鼓舞。为互联中国提供及时、丰富的信息,为网友提供最好的上网体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就是百度的使命。(作者为百度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个人简历:李彦宏,男,生于1968年,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后赴美留学,在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地应用于Infoseek.com的搜索引擎中。回国后,创建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2001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2002年荣获首届“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
    
    公司简介:百度(www.baidu.com),1999年底创建于美国硅谷,后发展为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她以全球独有的“超链分析”技术,成为领先的中文搜索引擎。
    
    电话:010-82884488;传真:010-82883929;E-mail:robin@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