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张连毅:创业要经得起寂寞

2004年1月14日

    
    创业经历
    
    我1989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受聘于清华大学紫光集团。1990年从事汉字印刷体识别技术应用推广,期间参与创建紫光集团扫描仪中心。1992年,在科技部和清华大学支持下,主持创建北京清华文通公司,全面主持各项业务。在一年的时间内,将公司的销售额提高到1000万元,将OCR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90%以上。
    
    1992年底,出国留学,其间创建了美国文通公司。1998年底回国,主持创建北京捷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捷通公司专注发展中文信息产业与智能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经过将近5年的艰苦创业,捷通从无到有,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中文语音合成、语音识别、手写识别等智能核心技术并实现商品化的民营企业,成为中国发展中文信息产业与智能交互技术的有力推动者。
    
    2000年,捷通软件为了更加适应市场发展的速度,将手写、语音技术进行业务划分,并分别投资创建以手写技术为核心的北京捷通华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语音技术为核心的北京捷通华声语音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捷通软件为两家公司的控股公司。2002年与台湾展茂集团余宗泽先生共同创建北京捷通展邦科技有限公司。同年,在美国硅谷成立全资子公司捷通国际,为全面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捷通软件走出了一条具有捷通特色的产业集团道路。
    
    创业心得
    
    1、归国创业不赶风、不追潮、不抱怨;创业要经得起寂寞;坚定信心,艰苦创业
    
    近年来留学生回国创业受到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留学归国创业渐成一股新的潮流。然创业的道路会是艰难而曲折的,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不会改变。比如创业者缺少资金,并不只是在中国创业缺少,在美国开始创业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归国创业,还是在海外创业,首先一定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创业者要有创业就是面对人生挑战的勇气,要有克服困难、抓住机遇的胆量与魄力。
    
    出国留学使我们离开祖国有一段时间了,这些年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回国创业有一些不适应应属正常。国家的大力支持不能使留学创业者感觉自己有什么过于特殊之处,有了创业的思想准备,就要有不赶风、不追潮、不抱怨,经得起寂寞与艰苦的心态和意识。
    
    2、明确方向,尊重市场,走与中国发展大势相结合的道路
    
    创建企业一定要有明确的方向,归国创业不仅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国外所掌握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思想,同时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国内与国外情况的不同之处,应充分分析什么是国内市场与产业发展所必须与急需发展的产品与技术,从而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北京捷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自1998年创建以来,始终坚信中文信息技术是中国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石,智能人机交互技术是全世界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引擎。捷通公司因此一直致力于发展中文信息技术及智能人机交互处理技术的发展,经过五年来的艰苦创业,在中文手写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技术产品已在国内外市场上形成一定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唯数不多的在中文信息处理领域之中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知名商业公司。
    
    3、勇于创新,尊重国内专家学者,创建中国特色的高科技企业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技术发展,捷通公司创业者不仅在技术上努力创新,同时也在企业发展中勇于创新。
    
    中文信息处理领域之中包括中文手写识别、汉字印刷体识别、语音合成、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汉字操作系统等多项核心技术,这些技术领域虽分别独立,但又从汉语文化的基础上息息相关,构成了整个中文信息处理的一个大的框架。捷通公司认为应全面发展中文信息处理领域,以求占领更多的制高点,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取得全面的突破。中国已加入WTO,中国软件产业将面临更强大的竞争,而中国软件产业所具有的优势相当一部分集中在中文信息处理领域,以微软为首的跨国集团以其强大的资金优势,如微软亚洲研究中心全面垄断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资源和技术人才,以求全面垄断核心技术,对中国中文软件产业构成了巨大威胁。
    
    面对以微软公司为首的跨国企业的竞争,捷通公司认为必须占领多个制高点,构成整体优势,避免技术单一,势单力薄,而被各个击破。为了能保住现有技术与市场优势,捷通公司利用中关村的科技政策,整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技术资源,加快促进中文信息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然而公司受自身实力尤其资金实力的制约。为了能够抓住商机,整合技术资源,2000年捷通公司邀请中国知名语音专家吕士楠教授创建捷通华声语音技术公司,专注发展语音技术;2001年,捷通软件邀请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知名模式识别专家顾小凤教授共同创建捷通华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注发展中文手写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两位专家出任公司首席科学家,不仅指导研究团队进行研究开发,同时均作为公司董事会成员直接参与制定公司发展规划。
    
    2001年初,在捷通华声语音公司研制开发最新一代语音合成技术过程中,由于研究任务复杂,研究团队年轻、开发资金不足等各种原因,在如何发展问题上公司内部产生不同意见,当时恰逢负责总体指导的吕士楠教授在美国探亲休假,开发工作陷于“迷惑”状态。当公司决定改变计划制定新的决定时,身在美国的吕士楠教授当即指出,研制最新的语音技术在过程中是一定会出现困难的,目前的研究开发方向不会错,并且明确表示不同意公司的有关决定。虽然当时公司决策层面临多种困难与挑战,经过讨论,公司决定听取和尊重吕士楠教授的意见,迎接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当吕士楠教授得到公司的决策时,提前结束在美假期,亲临公司指导一线开发,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终于开发完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最新一代捷通华声语音合成技术产品,在中国语音学术界、语音产业界引起极大震动。
    
    2001年,捷通华文创建之初,顾小凤教授在指导开发手写识别核心技术的同时,明确指出虽然公司手写识别技术具有独特优势,但必须认真对待市场上某些竞争对手施加的压力。顾小凤教授根据几十年在中文信息处理第一线的经验及其对中国不断发展强大的趋势判断:未来几年,对外汉语教学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手写识别技术能够在汉语教学中发挥作用。公司董事会在听取顾小凤教授的意见之后,决定支持顾小凤教授的决策。经过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捷通华文开发完成中华笔多媒体手写教学系列产品等多项技术与产品,开拓了公司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崭新局面。
    
    留学归国的创业者,一两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创业者必须依靠国内更多的专家学者与国内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捷通公司能够从一个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中国市场重要的智能技术与产品供应商,离不开国内各领域专家、国内培养的大批优秀学子的支持。智能技术研究需要长期的研究与大量的科研知识的积累,当今高校及科研院所许多科研成果没有直接转化为商品。一些离退休的专家、学者虽然不在科研第一线,但几十年的深入钻研,已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对新一代技术的研究方向能够起到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他们的知识与经验无价,甚至是国家宝贵的财富。
    
    捷通公司在研究开发智能技术与产品的过程中,直接面对微软、IBM等跨国公司的竞争,他们在资金等方面都具有国内企业目前所无法抗衡的实力。捷通果断采取与国内各领域的老一代专家学者合作的方式,提拔优秀青年学子,组成老、中、青“三结合”的研究开发体系,独立研究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这些成绩离不开创业团队对祖国文化的深刻依托,前辈专家的指导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戏称:“微软可以挖走最优秀的学生,我们能请来这些学生的老师。”
    
    捷通公司以分享股权方式集合国内顶尖专家与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与国内业已形成的技术领先优势,形成掌握多种核心技术以应对技术与市场的激烈竞争,捷通公司也因此发展成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集团,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作者为北京捷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个人简历:张连毅,男,196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后赴美留学,在California state of Fullton大学进修MBA,并创建美国文通公司。回国后,创建北京捷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同时兼任北京捷通华声语音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华侨科技创业者协会副秘书长,北京IT专业人士协会理事等职。
    
    公司简介:捷通公司始终坚持把研究与掌握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在中文手写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2002年,捷通公司在美国硅谷创建捷通全资子公司捷通国际。捷通公司也通过控股成为国内极少数在中文信息技术处理领域同时拥有两项人工智能交互技术并实现商业化的企业。
    
    电话:010-62972997;传真:62979575;E-mail:lenny@infoquick.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