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劲:挥洒创业激情 回馈祖国发展
2004年1月14日
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1990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留学,获博士学位。1992年进入硅谷工业界,历任美国AVANT公司主任工程师、技术主管及高级主管。1997底,在硅谷创立了安博公司(AMBOW COPORATION)。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我选择了回国创业,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经济发展融在一起。我先后在北京、河北、苏州等地成立了安博公司,组成安博信息集团,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网络教育、软件出口等方面的业务,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内的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贡献微薄的力量。我还倡导成立了几个在硅谷比较有影响力的中国留学生协会(如硅谷博士企业家协会等),以推进中国留学生之间以及与国内之间的交流。我目前还担任中国电子科技大学海外校友会会长兼该校博士生导师,另外还担任北京、河北等地的经济顾问及政府信息产业发展顾问。 我作为留学生代表,应邀参加了1999年国庆50周年观礼活动。国内良好的发展机会,蓬勃的发展势头深深地吸引着我。因此,在积累了多年的美国公司技术研发及管理经验之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创业。在我看来,选择回国创业不只是看好中国的人才、市场和发展机会,更主要的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民族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如果我们国家的经济通过我们这些留学生的努力有了更大的发展,这份成就感是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 在回国创业的几年里,我感受颇深,希望在这里能够和大家交流和探讨。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发挥“两栖模式”优势
整合国内外资源 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已有40多万人员出国留学,其中已有1/3学成回国,进入全国各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就有近万人,其中90%以上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各种方式为国家服务的人越来越多。留学人员的价值和优势在于国际前沿技术和市场的前瞻性,在于国际先进技术与国内市场的资源整合能力。而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这种效力的最好途径正是“两栖模式”。我在美国硅谷的安博公司和国内的几个公司正好组成“哑铃”状态结构模式,两方相互辉映和促进。美国硅谷安博公司把触角伸入国际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最前沿,为国内的业务发展提供敏感的世界先进技术的触觉。通过美国安博公司研发队伍的努力以及与国际上著名的企业的战略合作,安博信息集团已经在Internet软件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CAD、图形图像数据压缩、网络教育平台等方面已经掌握了核心的技术并将其转化为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产品。两个基地模式使我既没有脱离美国硅谷的发展环境,又可以把事业完全融入中国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留学人员的优势。 二、让网络为教育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为教育部“春晖计划”的组成部分,1998年我作团长带领了由旧金山总领事馆组织的“硅谷留美博士企业家合作考察团”回国考察和合作;1999年又带领这个考察团参加国庆观礼。在考察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教育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和internet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崭新的机遇,配合卫星、电视和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化教育代表着现代化教育的方向,这也为中国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所以,我就把其中一项主要的业务集中在信息化教育上。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改变中国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发展的不均衡现状做一份贡献。当然,对于企业来说,由于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也十分广阔。1999年,我在国内率先提出构筑开放式现代网络教育平台的理念,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的个性化和教育的交互式。通过这一年多的努力,在整合国际上最先进的网上交互、音视频传输等技术并结合国内教育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按照我最先提出的网络教育平台的理念,推出了基于网络的安博网络教育平台,得到了国家及地方教育部门和使用单位的一致认可。 在平台的构建过程中,有两点重要的体会:一是国际标准的问题。教育平台和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建立在通用的标准之上,要想与国际教育接轨,在网络教育方面就必须要和国际网络教育标准接轨,国内在这方面做的有些不够。安博网络教育平台在开发之初就完全按照IMS等国际网络教育标准;同时,为了推进整个中国网络教育的标准化,安博协助教育部成立了中国远程教育标准制定委员会,成为该委员会的技术召集人。二是技术与市场需求的整合问题,中国的教育有自己的特点,各个层次的教育也由它自己独特的特点。怎样把硅谷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与这些个性化需求整合在一起,这也是我们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以上思想开发的安博网络教育平台在2002年1月通过了中央电教馆组织的专家鉴定,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和一致推荐,他们认为安博网络教育平台“设计思想先进,架构层次清晰,系统稳定性、扩展性、伸缩性好,填补了国内网络教育平台的空白,在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一些主要功能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系统。推荐在各级学校及行业培训中推广使用。” 三、发展软件出口与人才教育
提升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 纵览世界IT业的发展过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占据了信息产业的霸主地位,领跑世界IT发展的方向。以印度、爱尔兰、以色列等国为代表的第二集团军,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发展迅速,为促进本国的整体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如印度的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出口,发展迅速,水平远高于中国,并且差距有逐渐加大的趋势。一个连地铁和高速公路都没有的国家,却在发达的“信息高速公路”上飞速驰骋,这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深思。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中国高等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教材陈旧、教学内容过时、高素质水平的教师资源匮乏、国际上IT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洞察不足等现状。 这样的信息技术高等教育现状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不能马上进入角色,不能迅速跟上最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磨合,才能进入状态。同时,这种过时的教育模式,抬高了人们进入信息技术行业壁垒,延缓了整个IT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深谙国际信息技术发展方向、熟悉国际开发准则和标准并且有美国等发达国家项目管理经验的高级的软件项目管理人员、出口外包人员更加匮乏。目前有很多美国公司在寻找软件项目外包公司,他们经过考察发现,中国的软件工程师技能构成不如印度,知识技能有相当的偏差和缺口,缺少高级的软件项目管理人员。这样,信息技术教育的落后、整个IT行业发展的苍白无力、信息技术与国际水平的脱轨和软件出口的缓慢进展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中国的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进入一个怪圈。 但是,中国学生的聪明才智在世界上都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的基础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教育都是在世界上相当先进的,只要填补了信息技术的高等教育与国际上接轨的空白,就可以克服中国目前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这样,创立一个专门填补这方面教育空白的软件工程硕士学科就显的非常必要和紧迫。另外,中国大量的在美国从事IT行业的开发、管理的高级人员有报效祖国的热情,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在开发、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对国际IT产业发展的敏锐目光,为中国高级IT人员的培养提供可靠的保障。 基于以上情况,2000年底,安博率先向教育部提出培养国际化软件工程高级人才并成立软件工程学科的建议,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建立了一整套国际化软件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包括:首席教授制、师资、教材、实践等各个方面。在整个模式中,我们始终强调的是与国际水平同步、与工业界紧密结合。安博信息集团与中国科技大学的合作将使安博的这套国内先进的人才培养体系付诸实施。在师资方面,我们根据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的目标,首先从美国聘请了各个领域的国际权威作为我们几个学科的首席教授,他们负责学科教学体系设计和教材的选用;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我们充分考虑了工程硕士基础知识的要求和目前国际上软件产业的最新发展方向和流行技术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和及时更新我们的课程。软件工程硕士第一批北京、广州两个教学点的教学活动按照计划开展顺利,教学任务已经高质量完成。第二批即2003年招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同时,安博软件工程学院教学上的三大特色已经得到学员的肯定和社会的关注: 1、专业课聘请国外著名教授、专家及硅谷工程师任教,具有实战经验,突出了国家开设软件工程专业的意义。 2、北京与广州两地同步制作并使用课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了教与学。 3、教学平台的使用:安博学院的两地学生、海内外的教师及学院工作人员通过安博网络教育平台,进行教学、教务管理、及多方沟通工作,提高了效率、保障了教学质量。 从国内第一个提出国际化软件工程高级人才培养理念,到率先进行国际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安博始终在推进中国软件工程高级人才教育的发展;同时,安博还在京东燕郊开发区建设了安博软件园。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努力建立中国最大的软件出口与IT人才培养基地,使软件研发、市场合作、软件出口与人才教育相互促进和融合,全面推进中国IT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回国创业的这些年来,酸甜苦辣的滋味都有,但祖国对我们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国内蓬勃发展的景象召唤我始终充满激情的投入工作,我们留学生群体也会始终像历史上的留学生一样充当推进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力量。我作为其中的一份子,能够为我们的民族信息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以上是我归国创业的一点体会和感受,希望与大家共勉!(作者为安博信息集团总裁) 个人简历:黄劲,女,生于1966年,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后赴美留学,获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和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曾在硅谷创立安博公司,并担任“硅谷留美博士企业家协会”、“中国国际互联网技术协会”、“北美中国半导体协会”主要负责人。现任安博信息集团总裁。 公司简介:安博信息集团创立于美国硅谷,是专门从事Internet及其相关领域软件技术研究以及计算机网络软件即系统产品研制、开发和推广的高科技企业,在Internet软件技术、网络教育平台、多媒体技术、电子CAD、图形图像数据压缩等方面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并开发研制出了一整套基于因特网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 电话:010-65831248;传真:010-65831250;E-mail:jin.huang@ambow.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