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张鸿康:创业 崛起 回报

2004年1月14日

    
    
一、迎难而上 敢于挑战
    
    我于1963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医学世家,1985年赴日本留学,在早稻田大学毕业后,我曾到阿根廷办过牧场,后又到日本开过餐馆。在海外的8年中,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充实了自己的知识,有意识地结交了许多工商界的朋友,并重点考察了日本的市场,为日后回国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从出国的那一天起,我就立志必须回国发展自己的事业。
    
    1993年回国后,我和几位朋友在秦皇岛入股开办中外企业(即现在企业的前身——阳光时装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到1995年公司负债230万元,债主纷纷上门讨债,法院传票纷至沓来,企业濒临破产。在此种状况下,我有两个选择,一是亏本一走了之,二是全部接受过来,重打锣鼓另开张。经过冷静的分析,我认为只要产品有销路,企业管理得当,外界关系处理得好,紧紧把住人才,把办企业的几个要素和整个社会资源重新配置,企业必将起死回生。
    
    决心下定后,我毅然按照合同接管了整个企业的债权债务。首先卖掉了自己的奔驰车,给工人发了工资,先把人心稳住。而后立即专程赴日本寻求客户、寻找定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日本商界老朋友听了我的振兴计划后,决定与我共同发展,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保持着很好的合作,他把我们的关系比喻成“十年夫妻”,永远是相互依扶、唇亡齿寒的。经过全厂员工的同心努力,公司很快偿还了债务。公司目前已拥有3个服装加工厂,6个联营厂,并拥有自己的制线厂、刺绣厂、服装学校;职工3000人,年生产服装300万套(件),年出口创汇700多万美元。产品全部出口日本,并在日本1500多家大型连锁店经销。为了能够满足客户业务量的需要,现在已经开始了投资额达5000万元的新厂投资计划,我的目标是建成北方地区最大的时装生产基地。
    
    二、人才是宝 诚信是本
    
    作为一个企业家,我深深懂得人才的重要性。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想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独领风骚,就必须广揽人才,重用人才,爱护人才。
    
    办企业万事开头难,难的也是人才。我采取的措施,一是留住现有有用之才,与他们谈心交心,分析企业的优势与不足、当前的困难和发展前景等,给他们留下来的信心和勇气;二是广揽人才,除把以前走的人才设法招回外,又在京津地区和南方服装城市公开高薪招聘了设计、裁剪、管理、外贸人才。对他们以诚相待,在生活上进行合理、细致的安排,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各类人才对企业的凝聚力。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对一般员工我们采取岗前严格培训,采取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的做法。企业的口号是“爱厂如家、厂兴我兴、厂富我富”。
    
    在管理上,公司制定了十几项制度,重点是质量管理与激励制度。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企业正规化的开端,也摆脱了我自己事无俱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采取任务分解、分工明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任追究的分工管理制度,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此外,厂里还建立了工会、党团支部,文艺、体育活动非常活跃,整个公司紧张而有秩序,严肃而又活泼,使每个职工的工作、生活很有意义。我和员工们都以厂为家。
    
    诚信是企业的形象,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一个企业不管在什么地方发展,要有很好的信誉度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否则谁都不愿与你打交道。企业从我接手时的50人发展到现在的3000人,靠的就是诚信。1997年,日本发生金融危机,日元贬值147:1美元,日本服装行业特别是零售业更是一落千丈,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每天都有几十家日本企业倒闭,国内与日本有业务关系的服装行业也损失惨重。但我认为此种现象不会长久。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考验,更是一个机遇,我决心挺过去。其措施之一是严格控制成本,降低价格,借机扩大影响,并以零利润向日方供货,支持日本客户渡难关并长期占据市场;二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大产品更新力度,使款式由原来的每月100多个品种增加到300多个品种,将原来一个月的生产周期缩减到十天左右,甚至三天。日方也是看中了我的诚信度,去年主动吸纳我为日本集团公司唯一的一名中国董事。
    
    由于我公司良好的出口业绩和信誉,秦皇岛市农业银行在我们企业没有贷款的情况下,主动向省行为我们争取来了“AAA企业”的信用等级。
    
    三、发展现在 放眼未来
    
    作为一个企业家,有了一点成绩后切忌沾沾自喜。更应该放眼未来,立足发展。俗话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企业也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也不可能只经营单一品种。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后,又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也正是各路有识之士大显神通的时机。
    
    2001年6月,我投资入股长白山参业股份公司,并出任该公司的副董市长兼证券部主任,迈出了发展道路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步;后投资入股中辰国际集团,出任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先后参与发展安徽亳州中药基地,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合作开发生物制药,建立中辰香河高科技生物工业发展园,与台湾合作开发纳米保湿用以防止水土流失等项目。另外个人在北京参与的房地产投资也产生了理想回报。2002年7月,协助中辰国际集团与土耳其商会会长Fahrettin KOLAN先生建立了永久的、唯一的贸易伙伴关系,并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同时由于我父亲长期在德国居住的关系,大胆地在德国合作经营中国城。通过他近两年的努力,已经拿到全欧洲的中药药品经营许可证,而我也在国内注册成立秦皇岛达鸿生物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生物制药及中成药,并将其推向国际市场,目前第一批产品灵芝孢子粉已在德国打开了市场。
    
    在此期间,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并被列入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和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四川省一号工程的、以研发聚苯硫醚(PPS)为主要工程的四川华拓吸引了我。经过近半年的实地考察,我果断的进行投资,持股并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自然人股东。目前此项投入已经得到了几倍的回报;而且,更大的回报也已经近在眼前。
    
    拓宽投资和经营范围的成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想我的事业才刚刚开始,我们企业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坚信未来的前途会更加灿烂。
    
    四、回报社会
    
    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功,是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商业界同仁等鼎立支持分不开的。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脯之意。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决不能忘记国家和社会。“致富思源,思而奋进”。我回国至今,无论企业状况如何,我从没有停止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捐赠。从1995年至今,先后向希望工程、见义勇为基金、慰问公安干警等捐款总计已超过百万元,2002年捐建的“侨心中学”也已投入使用。看到学生们在我援建的校舍里书声朗朗,心里深感欣慰。
    
    我虽然为社会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党和政府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先后被推选为秦皇岛市政协委员,河北省侨商会副会长,全国侨联委员和全国侨联青年委员。我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我的关爱。今后我将一如既往,把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宣传中国的招商引资政策,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以实际行动继续回报社会,在自己有限的人生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为秦皇岛达鸿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
    
    个人简历:张鸿康,男,生于1963年,经济管理专业。曾留学日本,后回国投资创立秦皇岛阳光达鸿时装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秦皇岛阳光达鸿时装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公司先后为希望工程等捐款100多万元。
    
    电话:0335-8078988;传真:0335-8388018;E-mail:sun@da-h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