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段燕文: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2004年1月14日

    
    中药创制及其现代化是功在民族,利在国家,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极其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倡导“源头结合,促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建立现代化中药产业的技术创新机制,扭转过去单靠科研单位进行研究的局面,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结合,形成中国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和生产体系,发挥中国传统中药的整体优势”。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应该成为中药创制及现代化实践的主体。
    
    按照上述思路和目标,长沙慈航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将“引智”工作与企业的创建及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始终,用不到七年的时间将初创时的3名科技人员3万元借款的研究所,发展成为今天拥有16名专业技术人员总资产2600万元,并成功实现对一家处于成长期的高科技中药制药股份制企业的控股,并独立承担了包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组织实施的、国内6000余家制药企业中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示范项目在内的国家及部省级产业化、科技攻关重大项目21项;取得了省级以上科研成果10项,其中中药抗癌药物的研制开发,从理论到实践再到产品均走在了国际前沿,形成了从肿瘤诊断试剂到靶向药物、抗转移药物、诱导分化药物等系列产品,其中一项已列入科技部全国首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计划。企业取得了稳步高速的发展,为研制、开发、生产、销售良性循环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是“引智创业”的星星之火,才形成了今日慈航的燎原之势。回顾七年历程,我们对“引智创业”有三点体会:
    
    一、因势利导 及时“嫁接”
    
    创业伊始,慈航仅有3名科技人员和3万元借款。在外人看来,生存尚且谈不上,何况新药创制。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因为在包括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研制成一个新药往往要历时十年,耗资三五亿美元;在中国,即便在大的研究院所,装备一个重点实验室也动辄上千万元投入。这些对慈航都是不可想象的。从前民间一直有桃三、李四、柑八年之说,意即桃、李、柑树苗要分别种上三年、四年、八年才有收益。然而科技发达的今天,已可以在一、二年生小苗上采用嫁接的方式使其提前进入收获期。分析慈航的优劣势我们认为:慈航就正如一棵小苗,虽然经济基础差,但我们可以用科技和经济相结合的枝条对其及时“嫁接”。事实上,当年通过“引智”我们引来了中国医学界最年轻的教授,并拥有数项科技成果,拥有长期从事经济工作及经营管理的管理人才。而科学家与经济工作者的思想及情感的交流,对慈航来说就等于一次及时“嫁接”,使得外人看似不可能的东西变成现实。当年我们还对自己所拥有的成果进行分类“嫁接”,对适合自己开发的,象后来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示范项目的,我们就自己“种植”;而对一些暂不适合开发的品种则予以转让。这样既保住了“青山”,又盘多了资金,壮大了实力,同时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机。
    
    二、“借鸡生蛋” “点石成金”
    
    面对经济建设主战场,慈航将自己定位在“小机构、大科研”的位置上。因此,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人员及机构的少而精。尽管现在较从前有了较大发展,但也决不轻易增加一兵一卒,一砖一瓦。时至今日慈航还没有一个装备完善的实验室。这些异于国内其它科研机构的作法,令同行难以首肯。其实,人类文明长足发展的今天,那种“吃香肠从喂猪开始”的原始经济思想,那种沉溺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低水平重复,正是我们应当摒弃的。
    
    慈航没有人员庞大、机构臃肿、固定资产盲目外延的弊端,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已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借鸡生蛋”、“点石成金”。如我们研究开发的抗肿瘤新药“化症回生液”,就是我们送出骨干人员在国内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孵化成功的。
    
    事实上,中国有许许多多莘莘学子,遍布海外,大家已形成共识:“二十一世纪看亚太,亚太看中国”。他们中不乏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充分利用一切时机,营造“借鸡生蛋”、“点石成金”的氛围,即借“人才的鸡”,生高科技企业及高科技成果的“蛋”,应首先从他们开始。
    
    三、融贯东西 为我所用
    
    中医药走向世界古已有之,唐朝鉴真和尚把中药带到日本,明代郑和下西洋把中药带到东南亚。但只带到亚洲,并未出东方文化圈。就如我们足球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一样,某种意义上我们中药也面临这样一个历史任务。在西方也有人用中药,但只集中在华人圈内,因此中药走向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走出东方文化圈。在此“引智”则要融通东西方文化,把我们传统医药理论体系传向西方,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和蛋白质组学,架起中西医结合桥梁,架起沟通东西方文化桥梁。
    
    中医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它的产生主要是通过临床实践获得的;然后对这些经验进行归纳、综合,结合当时的哲学知识确定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一过程主要运用的是综合的方法。缺乏微观分析的方法理论没有新突破。作为对生命现象和疾病规律认识的中西医理论体系,尽管其起源、发展过程、研究和认识疾病的角度等有许多重大区别,但二者都是对疾病和健康的研究和认识。这也就像不同生命学科领域的学者在研究某种生命现象和疾病过程时,常用各自学科的“语言”去描述这种生命现象,由于受学科的限制,彼此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颇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急需用大家都懂的“共同语言”把各学科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毫无疑问,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工程技术同样也是中西医理论之间的共同语言,成为两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如我们研究开发的抗恶性肿瘤新型中药制剂“化症回生液”,就是中美两国间医学和药学专家合作的结晶。由于科研及临床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国际上引起较强反响,并经严格审定被国家计委批准为国内制药行业6000余家企业中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示范项目”;同时被国家科技部等六部委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化徵回生口服液”是采用中国名老中医推荐的古名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取得的抗恶性肿瘤新药。经过药效学15项生物学指标观察,结果表明,该药对人肝癌、肺癌和宫颈癌细胞有抑制和杀伤作用。经体内代谢活化后,对人癌干细胞有很强的杀伤能力,同时还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保护正常骨髓造血细胞的作用。临床治疗以中晚期为主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的疗效优于对照化疗水平。其中对肺癌的有效率化徵回生口服液为25.6%,化疗组为10.1%;对肝癌的有效率为43.%,化疗组为11.3%。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发现毒副作用。本制剂与放疗、化疗联用可增强疗效,并减轻化疗、放疗的毒副反应。对肿瘤化疗联用组为50%,单纯化疗组为10.1%;放疗联用组为59.3%,单纯放疗为34.8%。对肝癌化疗联用组为46.6%,化疗组仅为11.3%。该药品生产工艺可行,技术成熟,无污染,药源丰富。该项研究采用临床与基础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抗癌药物作用的方法,设计科学、方法先进、资料齐全、数据可靠、结论可信,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临床推广应用前景,是目前较好的抗恶性肿瘤中药制剂。该技术研究成果属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投产第一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预计两年后可达到设计年产量100万盒规模,届时将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8000余万元。
    
    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药面向国际,走向世界的发展前提。临床疗效的不断提高,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真正有充分证据的疗效确切的药物,才有可能被国际同行和患者接受。因此,有必要建立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探索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方法及标准,用科学、规范的数据和方法,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提高中医药疗效的客观显示度。如我们研究开发的抗肿瘤转移抑制药物“转移停”胶囊。该成果于1998年2月通过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取得重大影响。目前正进行II期临床报批,将成为国际上第一个抗肿瘤转移药物。
    
    消化管肿瘤(食管癌、胃癌、肠癌)是人类极常见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一类肿瘤,在中国占全部癌瘤死亡的60%以上。目前主要靠手术治疗。尽管多数病人均可手术治疗,但5年生存率还很低,因70%患者于手术后1-3年死于复发和转移。术后化疗的实际意义仍有争议,尚无较佳的治疗方案。现有中医药治疗多着眼于原发瘤治疗,效果突出而稳定的方药很少。我们从实际出发,认为中医药治疗消化管肿瘤的重点应以防治复发和转移为主,治疗原发瘤为辅,中医和西医各发挥自己的优势,无疑可大大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提高5年生存率。为此目的,我所研究完成的转移停胶囊将成为治疗消化管肿瘤及防止其复发与转移的新型抗癌中药制剂。为了能够在近年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IND评审,我们作了多方面努力和尝试。一方面与美国权威性研究中心合作进行肿瘤基础和临床药理学研究,同时将“转移停”胶囊抗前列腺癌及转移研究项目联合申请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基金资助;同时,借鉴国外经验,严格按照国际惯例,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客观的临床试验方案,得到了国内评审专家的认可,并把该项目滚动列入国家科技部“九五”重点攻关项目予以支持并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提高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中药新技术的研究,使中国中药研究质量标准化,技术现代化,工艺自动化,产业规模化,加快中药现代化研究进程。如与美国著名的国际制药公司开展蛋白质组工程技术与现代中医药制药的整合研究。由于我们的起点高,“转移停”胶囊工程化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审批,被列为首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中药生产装置及过程集成自动化系统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被国家计委列入2002年国家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该项目针对中药生产这个特定的过程,结合中药生产工艺、中药生产特殊专用装备、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检测技术等,运用信息集成、技术集成、单元装置集成、管理集成、控制系统集成等集成方式,实现了从中药原料到目标产品的全过程控制,从而高效率、高质量地生产出中成药产品,为提高中药生产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而建立的一种模块化、集成化的系统。该项目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在中药制药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它的产业化将给中国中药制药企业带来质的飞跃。控股的哈药慈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通过了国家GMP认证。标志着产品开发体系和生产制造体系及管理体系已经跨入国内领先行列,并完成与国际行业标准的接轨,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产品地销售,而且有利于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慈航敢于把钱花在学术上、科技上。始终坚持只有技术创新,才能高速发展,才能占领科技和生产的制高点。我所与美国合作进行戒毒疫苗药物研究工作,该项目属生物技术前沿工作。通过引智工作,完成了关键的过渡态类似物的合成,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我所出席在意大利举办的第十五届国际流行病学大会并报告,使得该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与捷克进行药物靶向传递研究,签署了三年合作研究和人员培训计划;与美国开展的肿瘤诱导分化剂研究的有效合作,对我们的药物将来走进国际市场打下坚实基础。该项目系湖南省“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和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过去认为正常细胞转换变为癌细胞后就不可逆转,因此,在抗癌药物研究上,也多采用细胞毒的原理来指导抗癌药物的筛选工作。这类药物选择性差,常常是治疗作用与毒副作用共存,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损伤正常细胞,特别是骨髓造血细胞的抑制,常常迫使化疗中止或失败。从七十年代初发现CAMP类似物可逆转肉瘤及神经母细胞的恶性表现型以后,就打破了传统认为癌细胞的后代注定是癌细胞的概念。从天然产物及化合物中寻找分化诱导剂,成了目前世界各国学者十分重视的研究领域。中国有丰富的中医药遗产及资源,利用中医药提取物,善长于调整机体机能、代谢的特点。诱导癌细胞向正常分化,是一项很值得探索的工作,这对探讨肿瘤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均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1990年-1995年,公司承担并完成了省科委的重点科研项目“中药复方诱导癌细胞分化机制和效果的实验研究”。该研究目的是通过古方制备的提取物,对人癌细胞株及动物影响的系列观察,探讨中医药复方诱导癌细胞分化成正常细胞的作用,为抗癌中药复方的研究开拓新的领域,并成功地筛选出中药复方“异功化瘤液”。该中药复方液对癌细胞具有较强的分化诱导作用。经体内代谢活化后对人癌干细胞有较强的杀伤能力,对S180实体型的生长及人癌细胞DNA的生物合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有调整机体的机能、代谢、免疫、保护骨髓造血等方面作用,能充分发挥整体抗癌治疗的效果。
    
    本项目的产业化可减轻中国对昂贵的进口抗肿瘤药物的依赖,降低肿瘤患者的死亡率,并且为光大中国传统中医学、通过采用中西医有效结合的手段来治疗肿瘤探索出了新路。
    
    慈航作为一家以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员为主的企业,不仅产品的科技含量高,更体现出学成归国人员的远大志向和责任感;多年的艰苦创业锻炼了一支精干高效的团队,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其核心是“护佑人生、产业报国”。
    
    新的世纪,新的目标,新的挑战。慈航人力争成为中国中药现代化产业的领跑者,挺起民族中药产业现代化的脊梁。(作者为哈药慈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个人简历:段燕文,男,生于1966年,分子药物学专业。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康乃尔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现任哈药慈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筹建负责人。
    
    公司简介:哈药慈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出国留学人员为主,专业从事抗癌、抗艾滋病、抗肝炎系列中药的创新研制及产业化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工程示范基地”、国家科技部及财政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示范项目单位”、国家外国专家局“中药现代化引进智力成果示范单位”。
    
    电话:0731-4421258;传真:0731-4430985;E-mail:ywduan@public.cs.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