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杜长春:成功是一种追求

2004年1月14日

    
    “我回来了!”依然清晰地记得这是我于1995年携全家回到祖国而喊出的第一句话。是啊,做出回国创业的选择在一开始就是这样无怨无悔。当年受国家教委公派到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留学,继而又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机械系攻读博士学位的我,毅然辞去了英国“Hamworthy”液压公司首席工程师、产品开发工程师的高级工作职位,踏上了回国创业之路。
    
    在回国之前,我有两个梦想:一是填补以中国人命名的机械产品的空白;二是创办一家大型跨国工业集团以显华夏之威。在国外十年的留学和工作期间,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在能量转换、机械传动、液压传动与控制、基础及通用件等领域,完成各种发明上百项。迄今为止,先后在世界各国申报专利近二十项。为了尽快实施这些专利技术并形成产业化生产,在中国驻英使馆、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国家科技部及重庆市政府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选择了回国创业。
    
    回国前,驻英使馆的有关领导和新华社记者,在《国际内参》第86期联名发表了一篇《旅英机械专家杜长春先生决定回国创业》的报道,当时国内有30多家单位先后通过驻英使馆与我取得联系,希望我能够到他们那里工作,有的为我提供优厚的条件让我到当地去创业。这当中就包括了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江苏无锡华西村、重庆沙坪坝区政府及重庆大学,但我都婉言拒绝了他们,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我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对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重庆作为内陆老工业城市,发展速度相对沿海发达地区来说较为缓慢,人才流失比较严重,这是令人非常痛心的事情。我希望选择重庆创业能够对改善这种状况尽一份微薄之力。
    
    二是在旅居国外期间,我与很多专家学者就中国的人才匮乏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目前中国的现状是“一流的政治,二流的科技,三流的技术,四流的产品,五流的企业家”。我个人认为,能够在世界商海里自由航行的企业家才是目前中国最缺的人才,也是支撑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中流砥柱。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在市场上的冲闯做出一点成绩来。如果能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支持下获得成功,则可为鼓励海外华侨华人归国创业、投资及合作做出榜样。
    
    然而,在重庆的创业初期,我曾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第一只拦路虎就是资金缺口问题。从海外归来的我没有料到国外已相当普遍的风险资金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次借钱给员工发薪水而本人有半年时间无工资;办公和实验场地仅仅只有40平方米;因为没有住房,只好在我岳父家挤出一间屋暂住;每天靠拥挤的公共汽车来往。这些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让我感到企业在初创的时候是很难获得外部资本的。你可能有发展的能力,有很好的发明,但由于种种原因,别人没有理由听你的,不会一下子把钱投给你,想说服投资者并非易事。
    
    第二只拦路虎是在重庆办企业要跨的“门坎”太多。每进一道“门”,我就要重复回答许多问题,更要接受一些异样的目光。那目光包含着怀疑与惊讶。有的人甚至说我是“科技骗子”。从一定程度上讲,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让我难于接受。很长一段时间,我被耗在一些琐事当中,让我觉得心力交瘁。
    
    面临的这些实际困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国外与国内的意识和机制的确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既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国创业这条艰辛的道路,就只能选择融入,而不能选择退出。所以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来克服暂时的“水土不服”症状。
    
    就在我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有幸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时任重庆大学校长的吴云鹏先生、重庆机械设计研究院院长田培棠先生、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的李正源主任等及时给予我大力支持;当公司在开发六项专利产品和实验研究的关键时刻,得到了国家人事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在将第一个专利产品——“杜氏海霸油封”产业化的过程中,得到了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展计划委员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大力支持。在多方面的帮助下,公司产品先后被列为地方和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全国重点推广项目、国家计委重点推进项目等。尤其是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领导,除了从各种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以外,还先后提供了500万元扶持性低息贷款,对推动油封产业化起了重要作用。重庆市计委也对“杜氏海霸油封”提供了融资担保。
    
    1997年,在当时的市委副书记张文彬同志的引介下,我成立了民营股份制企业——重庆杜克高压密封件有限公司。
    
    1999年,在市科委副主任田培棠先生的引介下,世界500强之一的日本野村集团下属的中国实业投资公司与我们签定了合资协议。为杜克公司注入了25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从野村集团来公司签订协议到资金到位,前后时间不足3个月,合资速度开创了野村投资的先例。重庆杜克高压密封件有限公司也因此转型为中外合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注册资金达2400万元。我也由此峰回路转。
    
    然而,就在企业融到资金走上轨道的时候,第三只拦路虎出现在眼前了。我每年至少去一次英国,收集信息,交流成果,调整战略。当2001年5月,我从英国返回北京时,万万没有料到——公司36个人,一下子竟然有18个人没打招呼就不辞而别!
    
    为什么?我事后的总结是——创业艰难,难就难在认识的统一。这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市场经济就是赚钱的经济,就该吹糠见米。跟着我办公司的人很多都这么想,可我不。爱因斯坦说:“我最讨厌这样的科学家,专门在木板最薄的地方钻洞。”我也同样不做急功近利的事。拿到钱,决定走出一条原创性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把独立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有机地集于一体。只有走这条发展道路才能使技术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从而让产品质量得到可靠保证;才能给高科技企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才能通过“原创”发展“独创”从而形成具有杜克特色的经营理念和价值管理体系。基于这样的战略思路,我在创办企业的初期就用整整五年的时间搞研究开发,打基础,先拥有世界一流的模具加工技术,再推出世界上最好的高压旋转油封。在推进研究开发的同时,树立“博采众家之长,重在自身独创,具有时空动感,科学实用至上”的24字指导方针来加大技术改革创新力度。
    
    我深深地知道独立地进行研发,拥有自己的专利和技术是搞好原创性企业的关键。这第一步能否迈得好,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后面的生产与销售;我也深深地知道既然选择了创建原创性企业,就意味着需要的不是短暂的赚钱,而是长期的利润,是来自全球的利润,是中国专利产品的“名”和“利”。可是公司许多人都不能理解我的战略思想,说我是傻子。看着钱一天一天花出去,却没有赚回来,他们哪里还能沉得住气。于是,趁我前脚一走,他们就后脚“胜利大跳槽”。经历过这次事件后,我感慨万分——领导者与员工之间意识与行为的双重差距,往往给原创性企业发展带来阻力。
    
    为了减轻这种阻力,我决定着手建立一个实用的管理体系和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好的管理体系和团队,他比项目比资金还重要。这也算是我在创业路上的深刻体会之一吧。在实践过程中,我把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发现通过这样的企业管理,决定公司成败的不是制度,而是能够产生制度和执行制度的优秀员工和团队。团队的心要一样,同时要有一样的追求,这样才能有机会去做好每一件事。
    
    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从三方面入手带领杜克团队前进:1、明确目标,给骨干员工们不断地打气,让他们明白在资源、时机等条件都不成熟的时候,等待和忍耐是必需的。而且,要在等待中行动,在行动中等待;2、向骨干员工说明公司赚钱的模式,强调这种创业模式一定能给自己带来高额业务回报,给团队以信心;3、在公司内部,反复而清楚地把公司经营理念与计划,向骨干员工说清楚,培养他们长期战略性的思考方式,这是最关键的。我推出的杜克经营理念——追求卓越,创造第一;杜克的人才管理模式——家庭式、军队式、学校式、公司式教育管理;杜克与时俱进的全面流程管理,均得到了干部和员工的认同。有了这样的高素质团队,有了这样的统一认识,有了这样实用的管理体系,才让我闯过了创业中最艰难的时刻。
    
    目前,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的杜克公司具有年产汽车油封600万只(产值5000万元)的生产能力。“海霸(r)杜氏油封”,以其杰出的构思和独特的设计,展示了超群的技术性能及商业性能。其中杜氏高压旋转油封的性能位居世界领先水平,减振器油封、高温高速油封性能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产品技术先后荣获“重庆中国高新技术及成果展览会”金奖,并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计委重点推广应用项目”。批量产品自从1999年下半年进入市场以来,已拥有国内外用户近200家。生产的油封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特别是从2002年起,本公司自主开发和批量生产的海霸(r)杜氏油封等多种专利产品,已经逐步进入国内15家最大的汽车集团下属各部件厂厂家,成功替代进口产品。随着销售量的不断攀升,公司也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今年公司定下的销售目标是3500万,预计明年产值会上亿元。我们计划在4-5年时间内,建成中国最大的密封件生产基地。为了完成这一计划,经董事会批准,公司已着手筹备在重庆市征地150亩来兴建新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我有信心也有能力带领杜克团队实现所制定的经营目标,为重庆的工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回国以来,尽管我自己的工作成绩无法令人满意,但仍然得到了有关方面给予的各种荣誉。我本人先后被评选为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市五一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的发明家等。2000年3月,重庆杜克实业公司已经被国家人事部正式批准设立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不仅是对我本人及公司全体同仁的鼓励,也对我们的后续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我一定会加倍地努力带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所做的课题,不辜负国家对自己及公司的厚望。
    
    回首那创业来时的路,我不禁想说:“我是多么的幸运啊,亲身经历了重庆直辖后的观念大飞跃,见证了重庆发展环境的日益改善,也在自己创业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做人的真正内涵。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哪怕我已75岁,也会感到很满足。因为成功是一种追求,不是一种享受。”
    
    回首那创业来时的路,我不禁想说:“感谢所有的给杜克公司伸出过援助之手的社会各界,正因为有了你们的大力支持,才有了中国的‘魔鬼油封’,才有了杜克的今天!”(作者为中国重庆杜克高压密封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个人简历:杜长春,男,生于1955年,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硕士,先后留学日本、英国,并获英国伯明翰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现任中国重庆杜克高压密封件有限公司总经理,英国DUC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公司简介:重庆杜克高压密封件有限公司是与日本野村集团公司合资成立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目前具有年产汽车油封600万只的生产能力。1999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工作站。
    
    电话:023-68610765;传真:023-68607277;E-mail:cc-du@dukese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