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浩:医药创业 把握国际市场
2004年1月14日
我们知道,不同的药物效力各有侧重,如果同时使用其结果可以是协同、不相关或者相互抵触,为了达到药效最佳、副作用最小,我们会采用最好的联用方式治疗疾病。干事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商场上有很多可能导致成功或失败的因素看起来是如此千变万化、难以捉摸,每个因素都有长必有短,但仔细总结一下,真正的游戏规则无外乎都是取长补短、趋利避害。 作为一家以美国和西欧原料药市场为大背景,在中国生产原料药的独资公司,凯莱英长久以来追求的就是在看似纷繁芜杂的情况中,找到平衡的突破口,利用中外两个市场中好的一面,获得最大利益,做出最小牺牲。 中国医药业的长与短 由于多种历史原因,中国医药企业普遍不具备与国际医药企业、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医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能力。而且,中国的制剂药品进入国际市场时所面临的困难要比原料药大得多,所以想通过制剂药与国外大制药公司抗衡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中国传统大宗原料药市场上却有着较大的竞争能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入世”后的中国原料药企业拥有不可多得的优势。 美国和西欧医药市场的有利因素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市场之一。这不仅因为美国本身拥有2亿多极高医疗保健意识和需求的国民直接消费,而且因为美国对低附加值而且易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原料药生产有诸多限制,它高度发达的制药产业主要集中于高附加值的新特药品及制剂的开发生产,然后又将制剂药品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以赚取高额的利润。美国的原料药供应商中70%来自中国和印度。 欧盟医药市场也是不容忽视的国际医药市场。欧盟有大约3亿人的直接消费人口,欧洲还是世界上向外输出药品制剂的最大地区。和美国一样,出于对资源和环保的考虑,绝大多数成员国严格控制原料药的生产规模,这就使欧盟成为最大的原料药进口市场之一。据报道,1999-2000年,欧盟所消费的原料药的60%采购自中国大陆和香港。 经过20多年药物化学研究,加上在美国十几年的生活经历,我几乎成为中西两种文化的混血儿,对中美医药市场都有较深的了解。凯莱英公司的诞生,就是利用了美国广阔的原料药市场,加上我在医药界的一些交情,在中国以廉价的资源生产出达到美国生产和商业管理标准的产品,再返销欧美。而且这项工程正以很快的速度向前推进着。 技术是企业恒久生命力的保障 不能否认,中国虽然是一个原料药出口大国,但绝对不是出口强国。原因就是很多国内精细化工或者制药企业只是停留在低技术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上,他们常常通过工作强度或者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来笼络客户。这样的企业将跟不上国外大型制药公司开发新药的步伐,最终会被医药界汹涌的科技浪潮淘汰出局。凯莱英公司之所以可以赢得国外大型制药公司的信任,获得源源不断的定单,在严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因为我们在技术力量上花了大力气。
凯莱英公司自成立以来,所进行的研究、开发的项目、生产的产品几乎都是我在过去2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实际应用。公司的主要研究课题,发展方向都由我严格把关,是在综合考虑了国际市场情况后做出的慎重决定。盲目的开发,必将导致浪费,甚至造成毁灭性的失败。回头看看这4年以来走过的路,最让我欣慰的是基本没有犯过决策上的大错。 目前,凯莱英公司正在致力于cGMP车间的建设,以便将来能够适应公司开发出的几个重大项目的实施。建设cGMP车间是一项有远见的工程,同时也是及其庞杂的工程。其目的是树立企业的国际市场形象,为将来生产制剂药做准备。一旦cGMP标准的生产建成,公司就将会把注意力放在中国,并且重点是普通药品的原料药。最后高达60%的销售都会在中国。 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公司,凯莱英有好的发展潜力。在早期,每年的销售以大于2倍的速度增长。去年截止十月的销售额达到了450万美元,而且在现在的记录的基础上来看,今年公司的项目会突破800万美元。 回到最先的主体,凯莱英公司的第一次创业基本上是成功,而目前她又面临着第二次艰苦的创业。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世界医药业发展的大趋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是事业成功的基础理念之一。(作者为凯莱英医药化学(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个人简历:洪浩,男,生于1957年,药物化学专业。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院和美国Georgia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现任凯莱英医药化学(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公司简介:凯莱英医药化学(天津)有限公司是以研究为主的高科技企业,是美国Asymchem Laboratories Inc.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目前主要从事高新医药中间体合成技术和高新医药中间体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同时将相关技术应用于欧美大中型制药公司新药开发和生产。 电话:022-66200469;传真:022-66293772;E-mail:hhong@asymche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