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张桂平:超越自我 勇攀高峰

2004年1月14日

    
    在日本工作五年后,我产生了很强的回国创业的愿望——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于是我告别了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的丈夫,带着刚满周岁的女儿回到祖国,回到了母校——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应该说,在国外期间,除了从日本这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外,更重要的是我深刻地体会和思索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日本的经济为什么能发展得这么快?日本的“科技人员”的待遇为何比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高那么多?其根源在于他们很早就意识到了,并最先站到了像美国这样一个科技巨人的肩膀上,以最快的速度把科学转化成技术,把技术形成产品。通过这种良性循环,使日本这个小国变成了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同时我也从国外知识分子身上发现了他们善于输出知识的务实态度,也认识到了我们国内知识分子的局限。“将知识变成力量”才是我们所倡导的“科教兴国”的内涵——做一个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的推动者,以科教产业报国。
    
    1995年在国家、省、市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带领五位大学生和院里拨给的3万块钱、一间试验屋、一台486计算机、还有486元的工资开始了艰辛的创业。我把女儿放到“长托”,经常吃住在试验室,还不时用日元兑换人民币维持生活。决心在踏踏实实做人的前提下,认认真真地把研究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在放大事业、缩小自我中寻求发展和进步。
    
    挑战学术高峰
    
    在机器翻译领域,我首先提出了汉语文本分析的“语段成份分析法”,摆脱了用西方语言学研究汉语的框框;在多文种信息处理领域,提出基于智能识别技术的“动态编码”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多文种领域这一“瓶颈”问题。由两位院士组成的鉴定组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有两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1996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1999年获得国家863计划资金的支持。同时我不断跟踪世界前沿领域,本着先进性、创新性、开放性、示范性的原则,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机智能交互技术、机器翻译技术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术梯队;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很多的论文。几年来,我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省和部级的科研项目达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国防“九五”预研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首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省优秀科研人才基金项目、省市科技攻关项目、市21世纪人才基金项目、新产品计划项目、沈阳市特别快车计划等多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其成果先后荣获了电子部和航空部突出贡献奖等奖励十余项。
    
    将知识变成力量
    
    知识不仅是资本,更应该转化为生产力,变成效益贡献于社会。回国后我一直坚定地在做把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努力。
    
    1、1997年3月开始相继推出了“环球使者”系列软件四代产品,并取得了在全国同类软件产品销售排行榜中名列第四的成绩。在国家重大国防预研攻关项目中,承担俄文、英文自动识别和辅助翻译系统的研发任务。先后荣获了“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国防科技一等奖”等;并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实现了以最快的速度把科学转化成技术,将技术形成产品。
    
    2、1999年8月,我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城市公众信息化的新模式——“沈阳通”公众信息网,将最贴近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等信息直接送到了老百姓的身边,为沈阳建设数字化城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沈阳通”作为一项政府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示范工程得到了全国各城市的瞩目,并得到了李政道、胡启恒、曲维枝等国内外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2001年完全采用“沈阳通”方案的“贵阳通”开通,该项目是在西部大开发中沈阳和贵阳间唯一的成功合作。同时“沈阳通”也为我省建设“辽宁通”以及中国形成自己的互联网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以“沈阳通”为基础的“辽宁通”建设已被列入我省信息产业三大关键性工程之一。
    
    3、我积极与国外知名大学和企业进行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多次出国或邀请外国专家到学院进行讲学和项目洽谈。目前已同日本东芝、东京软件、富士通等多家公司进行软件工程项目合作。在网络教育(e-Learning)方面,将引入投资建立东北研发及推广中心,该中心总部设在北方软件学院。
    
    探索软件人才培养最短路径
    
    2001年9月,在国家大力发展软产业和培养软件人才的政策[国务院18号文件]指导下,在省、市领导和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创办了北方软件学院,并担任院长。作为我省首批成立的软件学院,去年八月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深受企业欢迎的第一批软件高级复合型人才,建立起了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的最短路径,在人才培养层面实现了产、学、研的真正结合,并最终实现了人才培养的高效率、针对性和实用化的目标。北方软件学院大力开展复合型、实用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在教学方法、教学节奏、教学内容制订过程中,面向社会需求实行了全面的创新和改革;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抓住教师这一核心环节,强调老师的传道(经验)授业(事业)解惑(社会和未来)。以开阔学生眼界、建立学生自信为理念,在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上,北软以浓缩人生精华、展示成功魅力为主线,邀请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公司总裁、技术主管、政府官员等开辟每周一次专家讲坛——在做人处事、面对现实、适应社会、创新求实等方面进行精彩论述,为学生们提高素质、端正态度、调整就业心态,平稳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深受学生欢迎。
    
    我本人也先后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委员、沈阳市政协常委、辽宁省青联副主席等;并荣获全国“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一届“中国软件行业杰出青年”优秀奖、“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辽宁省十大女杰”、“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等称号。以上成绩的取得,主要是省、市政府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培养——当我顺利时,提醒我注意国情,注意变化;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排忧解难,遮风挡雨。
    
    总结回国创业这八年,真是酸、甜、苦、辣,风风雨雨——风雨中,我因“甜”而自信,因“酸”而坚定,因“苦”而坚强,因“辣”而成熟。这种滋味,经过创业的搅拌,拼搏的沉淀,现已成为营养,使我成长得更坚实,更坚定。
    
    遥想当年,在“科学无国界”的激励下赴海外求学;如今又在“科学家有祖国”的感召下,报效祖国。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需要这样的环境,我们更赶上了时代赋予我们的最佳建功立业的机遇。
    
    我将无亏于时代,无亏于祖国,无亏于自己的青春和激情——超越自我,永攀高峰。(作者为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个人简历:张桂平,女,生于1962年,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毕业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计算机系,1990年在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在读期间,作为“多国语机器翻译”项目组最年轻的A类成员赴日。现任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人机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北方软件学院院长。
    
    公司简介: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致力于面向大众的计算机网络与人机智能接口软件产品的研制开发,并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和软件工程的开发业务。
    
    电话:024-86800538;传真:024-86807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