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曹参:扎根祖国沃土 让创新之花盛开

2004年1月14日

    
    从我回国创业到今天已有3年多了。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做一个产品——永中Office。众所周知,在基础软件领域,微软一直是霸主,它利用其Windows操作系统在PC机上的垄断优势,捆绑Office,形成垄断产品链。统计表明,在2002年度全球前100家软件公司中,微软的销售收入为283.7亿美元,远远高于其他99家著名软件企业的销售总和。而且,这不仅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还有信息安全问题。软件依赖于平台,有上下游之分,下游软件被上游软件所控制,微软凭借这种控制,加上其4万人的队伍,其中光Office团队近万人,研发投入更是惊人,超过了全世界所有其他软件公司研发队伍总和,对竞争对手采取打压、购买、“拿来”等手段,其垄断程度将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大,真正的一家独大、独霸天下。
    
    而中国的软件产业正如《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所描述的那样:“总体上看,中国软件产业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国际竞争力。”具体地说,2002年中国软件产业销售额约130多亿美元,仅占全球软件产业的1.5%左右,出口额仅3.6亿美元,还不到国际市场的1%,而且产业的自主程度很低,在桌面计算机领域,操作系统、办公套件等主要软件基本上被微软所垄断,所开发的应用软件也绝大部分依赖于微软的基础平台。以直接用户计算,仅2003年,中国用户就面临着必须直接支付200亿元给微软的压力,而且还难以逃脱被迫升级和市场进一步增长带来的压力和威胁。而在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支付将越来越真实地逼近我们。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面对如此薄弱的基础,我们还有机会发展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吗?

    答案是:有!我们认为:有创新,就会有竞争力!
    
    虽然护照上标明我的国籍是美国,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看到在国内的软件市场上,长期以来一直是微软独霸天下的场面,我真的不服气。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造就了多少精英才俊,难道在这个软件领域就没有中国人的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别人的产品并非完美无缺,相反在实际使用当中,会遇到一些啼笑皆非的问题,有些地方更是漏洞百出。
    
    别人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机会!我看到了自己进入这个行业的机会:Office软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最显著的一点就是现有的Office都无法解决各应用间数据的集成问题——这对于我来说就是机会。实际上,我要做Office软件并非一时兴起。早在1984年在我创立的Daybreak Technologies,Inc.中,我就开始研制电子表格软件——Silk,这款Silk软件在1987年获得了当时最具权威的PC Magazine的“编辑选择奖”,正是因为当年开发电子表格Silk的经验,我也一直关心着办公软件市场的发展。在对市面上Office产品进行反复研究之后,我发现了新的市场契机:目前称霸市场的MS Office产品,不仅价格昂贵,涉及巨大经济利益(未来三、五十年内中国政府需要支付微软的权利金将达1万亿美元),而且很多关键的应用问题尚未解决;更重要的是,留有“后门”的国外产品,安全隐患严重,轻则会影响中国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重则将给中国的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带来灭顶之灾。
    
    在这样一个对手无比强大,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我一直在准备着,瞄准机会进入这个领域,做自己的Office产品。那么,在哪里做这样一个产品才有可能成功呢?我毫不犹豫地想到了祖国。首先,因为祖国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在硅谷有一个传说,人才来自IC,其中I就是印度Indian,C就是中国China,中国大陆虽然缺乏大型软件产品开发的人才,但把海外华人的创新理念,通过软件工程,化整为零、化繁为简,使无从下手的难题、大题成为人人可以入手、上手的题目,祖国丰富的资源,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其次因为祖国的开发成本低廉。项目上马时,曾有个具体的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的研发成本不到美国的1/10、印度的1/3。这就可以降低项目上马的门槛,减少研发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和竞争优势;再有就是祖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据IDC报告,中国的PC市场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迅速成长,预计到2007年,将拥有2356万台PC,这是任何一个公司都不愿放弃的巨大市场,也是中国自主软件产品和产业赖以生存、成长和发展的“根据地”。如果没有自主开发的软件产品,特别是通用型的基础性软件产品,那么我们不但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产业发展受制于别人提供的基础,而且安全堪虞。还有,也是最关键的一条就是,祖国发展自主软件产品和产业的需求非常强烈。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又处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时期,如果不能发展自主的软件产业,那么宏伟目标的实现将无从谈起,参与国际竞争只能是一厢情愿。而产业发展在“黑云压城”的形势下,必须赢得立足点,找准突破口,才能站稳脚跟、壮大、发展。任何在别人提供的基础上发展的产业都难免靠不住。
    
    2001年1月24日,在无锡市政协的牵引下,独具慧眼的无锡新区看中了我的项目,并拿出270万美金与我在海外创办的Evermore Software公司合资创立了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然后,我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广纳良才。当时,在永中的研发队伍中,除了我本人外,没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没有北大清华的高材生,但他们都是满怀创业热情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推出了自己的Office——永中Office集成办公软件,这是一个我们中国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集成办公软件。
    
    永中Office产品得到了国内专家的高度评价,由22位专家(其中7位是院士)组成的鉴定小组一致认为“永中Office是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集成办公软件,它的整体技术已达到了该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永中公司采用自己的专利技术和独特的技术途径,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开发出这样一个大型的Office软件产品,这是中国软件界的一项重大成果”。2002年3月,在德国汉诺威Cebit世界电脑大展上,永中Office被国际友人一致推崇为“未来的Office”。
    
    Office经过20多年的应用和发展,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产品。是否还能用其他的技术来改进这个产品?多数人认为Office也就这样了,不会再有什么应用方面的突破了。就在许多人熟视无睹不作他想的时候,永中Office让人们看到了这个领域革命性的创新技术。我们用自己的数据集成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Office领域的一个重大遗留问题,解决了软件界20多年都没法突破的问题,我们第一次把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这对Office的应用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对今后Office的发展方向也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永中Office提炼的78项技术正在全世界的申请专利中,并且已被受理。
    
    公司自2000年1月开业迄今,从2001年11月的技术鉴定会,到同年12月8日的测试版发布会,到2002年4月13日的推广版发布,到10月26日的永中Office1.0正式版发布,再到今夏的永中Office1.1版,我们脚踏实地,一路向前。创新的技术,是永中进军国际市场的信心,也是永中在国内市场起飞的原因。随着国内政府采购的大规模展开和软件正版化工作的不断推进、《政府采购法》等文件的颁布和实施,中国软件必将迎来她的春天。
    
    在软件领域,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永远的创新,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逐步的完善和升级是提高软件产品的重要途径。对于永中Office来讲,如何在市场上立足并占领市场是最重要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创新技术还不一定就能赢。我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永中要占领市场,挑战对手,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不仅在产品的技术创新上,还要在方方面面与它打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
    
    为了使永中Office走向国际化,永中也做好了到主战场——欧美市场与竞争对手一较高低、争夺用户、拓展市场的准备,公司同步开发的英文版本融合了熟知欧美客户习惯的专家意见,将在适当的时机推向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永中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从最初的无锡新区的投入到列入国家863重大专项等一系列国家重大项目,先后得到了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科委、江苏省科技厅、信息产业厅及无锡市的大力支持。这让我倍感温暖,深受鼓舞。我一定加倍努力,再接再厉,扎根祖国沃土,让创新之花盛开、结果,把优秀产品奉献给祖国。同时也希望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得到祖国更强有力的支持,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共同为振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信息化而努力奋斗!
    
    创业不是对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失败的机会远大于成功:在你付出许多以后,失败是必然的,而成功则是偶然的。
    
    但人这一生,总得留下点什么。如果你是个普通人,求个好工作,安安份份过日子,倒也快意人生;可当你有一天发现,有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而你却能做,并且自信能够做得很好,这个时候你再不去做的话,那就太对不起自己的这一生了。(作者为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个人简历:曹参,男,生于1944年,计算机专业,博士。1968年从台湾赴美留学,曾先后任Daybreak Technologies公司、丰业电脑美国分公司总经理。后创建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现任总经理兼首席软件设计师。
    
    公司简介: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月。公司致力于Office套装软件的开发和行销。
    
    电话:0510-5225918;传真:0510-5227140;E-mail:gustsao@evermors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