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利民:春花秋实
2004年1月14日
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我先后就读于南华大学、华西医科大学。1991年赴美留学,在南佛罗里达大学深造。1994年,我怀着“中国人应该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理想,和另一名留美学子回到自己的祖国,开始了回国创业、实现理想的历程。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关怀下,我们通过努力,使所办企业——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责任公司不仅生了根,开了花,也结下了硕果。目前企业规模180人,资产2500万,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是国内最大的一次性使用介入医疗器械导管生产基地。 作为高新企业,公司主要从事介入医学导管的研制、开发和生产。介入医学是一门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新生并不断发展的新学科,它介于内科和外科之间,对于治疗晚期癌症、心脑血管病等有非常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21世纪医学最有前途的学科,发展相当迅速。但在国内此时还处于空白。许多医生还只停留在理论上,会操作的人较少。其有关介入医疗器械、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国家已将其先后列入“八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我们发现该项目蕴藏着巨大的价值,因而以此为契机,选择该项目作为自己创业的突破口,并将所学知识全部用于介入医用导管的开发上,决心为开辟属于中国自己的民族导管工业闯出一条路来。 创业初期,一无场地,二无资金,三无人才,四无经验,有的是一腔热血,是典型的“四无”企业,困难重重。而且当时也有人疑问:留学生?一介书生懂企业吗?有几个留学生回来办实业的?但我们从来就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从来就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就是靠着这种毅力和信念坚持下来。初时,为了省钱选择在偏僻的城郊租用了二层50年代的破旧房。尽管条件艰苦,但却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研制出了中心静脉导管、导管鞘两大产品,并通过了国家医管局的鉴定,质量达到了国际90年代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中国人无自己导管的历史。 有了产品,不一定就有市场。由于当时国内对介入医学缺少认识,会操作和使用导管的医生很少,只集中在北京、上海少数大医院,市场很有限。而且长期使用外国产品,因而当本国的产品推向市场时非常困难,持怀疑态度的多,推进速度相当缓慢,真是举步艰难。不要讲发展,就连维持生存都非常困难。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同时期我们又开发了一系列附加值较低,但易被市场接受的一次性使用护理产品,如导尿包、胸穿包、麻醉包等,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这些产品也开了国内先河,一面世就受到市场欢迎,为公司发展积累了第一桶金。 1997年,是公司发展最困难的时期,由于导管产品的超前性,市场开拓仍相当困难,再加上资金不足,用人不当等,企业越办越困难。财务上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银行存款最少时只有二万元,人心也不稳。公司陷入极其困难的局面。经济上的压力,事业上的挫折,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有人劝我们就此打退堂鼓回美国算了,不要在这里受苦了。但我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屈服、气馁,忍受着来自公司、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亲自跑市场,跑医院,总结教训,调整政策。经过一年的努力,到了1998年底,终于使企业转危为安,扭转了被动的局面。1999年是企业迅速发展的一年,销售创造了最好记录,企业真正实现了收支平衡。企业基础得到稳固,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目前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一次性使用介入医用导管生产基地,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固定资产2500万元。 公司研制开发出了三大类不同规格上百种型号的导管及其附件产品,而且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中心静脉导管、导管鞘等获得1999年度、2000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10万级无菌洁净车间3400平方米,并拥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挤出机、注塑机等一批设备。 企业也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180人,拥有一支由博士、高工、硕士、工程师组成的专业化、科技型管理队伍。公司目前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介入医用导管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先后培养了博士后2名,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 公司1995年就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通过了国际ISO9001、EN46001质量体系认证,特别是2002年通过的中心静脉导管欧共体CE认证和最近通过的美国FDA认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中国历史上介入医疗器械第一个通过三类医疗器械CE和FDA双认证的产品,标志着公司的管理和产品质量获得了发达国家的认同。目前公司产品整体质量已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产品远销美、英、德、巴西、秘鲁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权,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经营医用导管出口业务的企业。几年来,随着国内介入医学的发展,公司产品知名度日益提高,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大。目前各种护理包类产品已占全国市场25%以上。导管产品占有率也明显增长,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迫使国外同类产品价格下调了50%以上,为国家节省了外汇,为老百姓节省了不小的医疗费用。从这一点上,社会意义远大过经济意义。 几年来,公司的发展成绩得到了国家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同。1999年公司被吸纳为国内第一批APEC中国企业联席会议成员,是佛山市授予的16家重点高新企业之一,公司承担的介入导管项目被列为国家计委1999年示范化工程项目。 几年来的摸爬滚打,辛勤耕耘,终于有所收获。回想创业历程,我深深地体会到除了政府的支持外,自身的努力是非常关键的: 1、要选好项目。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中国国情选好项目是第一重要的事情。第一,中国人聪明勤劳,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较低廉;第二,中国的工业体系比较完善,工业配套能力相对较强;第三,中国人口多,消耗市场多样化,且仍以低消费为主;第四,目前中国的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人们的法制意识也不够强;第五,企业筹资渠道少。一般留学生都缺乏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经验,所以,选择的项目一定要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回旋余地。否则,很快会被竞争对手挤垮。 2、要充分注意企业资金来源及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在这方面我们有非常深刻的教训。我们的企业几次资金断档,如果不是政府的支持,恐怕难以支撑到现在。所以,留学生回国办企业,一定要充分注意企业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的计划,一定要留余地。否则资金断流,再好的项目也没办法成功。 3、创业者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坚强意志。初创的企业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甚至较长时间的困难才能得以发展壮大。创业者如果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坚强意志,往往很难走过困难时期。所以,创业者最好不要单打独斗,还是选择一、二个好搭档一起创业,分工协作,相互支撑。 4、企业管理要规范。初创企业规模小,同时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为一体,往往忽略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化,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甚至使企业垮掉。 5、要有一支好的团队。好的团队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留学生回国创业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优缺点,不能自视过高。建立一支好的团队是企业成败之关键。 目前,国家对于留学生的创业政策比任何一个时期都宽松,扶植力度比任何一个时期都大。但根据目前企业的发展情况,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 1、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2001年来,公司由于有个别技术人员和销售员辞职,将技术带走另办公司,给我们带来很大影响。公司为此打了两年官司。我们希望政府主管部门能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打假打非,为留学生一心一意搞事业创造更和谐的环境。 2、融资难,渠道不通畅。由于留学生企业普遍家底薄,抵押货款不是最佳途径,只得一步一个脚印,滚动式发展,无法超常规发展,失去了一些发展机遇。 3、人才政策宽松,但具体落实难,难在户口、计生政策上。要调一个人才不是户口没着落,就是计生政策上卡壳,政府部门之间存在扯皮和推诿的现象。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的潮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表明了中国人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的态度和决心。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定位也越来越明确。留学生和华侨华人回国创业优势明显,切入点也很清楚,应该是大有作为的。我和我的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责任公司的经历就说明了这一点。(作者为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个人简历:佘利民,男,生于1958年,医学专业,博士。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后赴美,在亨利福特医院和南佛罗里达大学学习。现任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公司简介: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4年。公司开发的产品曾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其主要产品中心静脉导管通过了欧共体、CE和美国FDA三类认证。公司目前是中国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企业联席会议成员,先后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系列攻关项目和产业化示范工程等项目。 电话:0757-3810596;传真:0757-38105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