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言: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2004年3月9日
中远集团党组书记张富生代表:关键要选好调整目标 就国内的一些情况看,要搞好结构调整,首先要面向国际市场找好参照系,弄清楚你这个行业的国际标准是什么,自己处在什么样的水平上。否则,有了一点成绩,沾沾自喜,而实际上与国际水平还相差甚远。那样就会走弯路,造成浪费,贻误战机。其次,结构调整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国有资产处置、设备更新改造、资金筹措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应该面向市场,或者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或者投资多元化,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困难。第三,调整是全方位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调整、改革、深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比资本金更重要,把人调到位,实现人力资源和岗位的合理配置,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很难,但很重要。总之,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要强调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做到有的放矢。 贵州省发改委主任赵家兴代表: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 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需要因地制宜,以资源定规划,按规划定项目,发挥规划和产业政策对行业健康发展的导向作用。 我们贵州是资源大省,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潜力很大。为了加快发展优势产业,我们制定和实施了高耗能工业布局规划和产业政策,积极探索以资源地区为基本单元,集中组团发展高耗能工业区,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铝电联营、电力直供等方式,大力发展铝工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同时加强电价管理,纠正少数地方擅自出台的土地、电价、税收等优惠政策。对有市场、有效益,达到环境和生态保护要求的生产企业和建设项目,积极给予支持。鼓励省外、境外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收购等方式,参与贵州铁合金、黄磷等高耗能工业的整合与重组,扶优扶强,增强市场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委员:发展循环经济 中国目前一次能源构成和很多化工产品原料都以煤为主。在中国经济周期进入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再工业化阶段后,除了出现资源消耗多、能源紧张外,环境污染日益加重。要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个矛盾,就要发展循环经济型能源化工。 循环经济型能源化工注重整个系统的规模经济效益、整个系统的过程效率和污染物的源头控制与回收利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从而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技术评价的公正合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选择;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统筹规划作出决策,要打破行业界限,推进地方和部门、产学研的结合;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系统规模大,技术密集,投资巨额,风险大,这不仅要市场驱动,还得政府协调和政策支持。 山东省莱芜市市长刘富春代表:要从当地实际出发 经济结构调整的目的是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能脱离当地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地缘经济优势。比如我们莱芜市,资源禀赋优势是煤和铁矿,现在年产钢铁500多万吨,占山东省第一。我们立足实际,通过技术改造,优化钢铁产品结构,生产出不少高附加值的特种钢,粉末冶金产量全国第一。其次,我们立足钢铁优势,向下游行业延伸,培植加工机械和汽车配件产业,使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我们的地缘经济优势也十分明显,离青岛越近的城市,劳动力成本没有优势;离青岛远了,交通成本又太高。而莱芜交通成本增加不多,劳动力成本却低很多,我们抓住这一优势,发展了出口纺织项目,现在成长性很好,发展得很快。(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张毅、潘承凡、许志峰、赵亚辉、邓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