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产入宪”提振民间投资热情
2004年3月12日
尽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还在接受人大代表们的审议,中国民营企业界的投资热情已明显高涨。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恒大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庆龙一直对激活创业以来最大的项目——投资1亿元兼并重组一家国有企业犹豫不决。“企业规模做大了,财产权却无法保障,不如把钱存起来。”但私产入宪打消了他的顾虑。“合法的私有财产将要受到宪法的保障,民营企业家们在增资扩建的过程中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说。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重农轻商”观念根深蒂固,更谈不上对其财产的保护。新中国成立后,直至改革开放前,“私有财产”仍然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词汇。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民营经济地位的不断肯定,民营企业日益活跃。然而,像朱庆龙一样,担心私有财产得不到保护而犹豫不前,或想尽办法“藏富”的企业或个人还很普遍。从1995年起《福布斯》每年推出“中国富豪榜”。许多上榜的私营企业主却惴惴不安,一些人甚至通过媒体申辩自己并非那么有钱。 全国人大代表、华侨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戴仲川认为,政府缺乏从根本上保护私产、特别是保护生产资料的措施,使民营企业家们不愿被“富豪榜”看中。这种瞻前顾后的思想,限制了中国的民营企业像欧美同业那样追求独创和拓展的商机。 中共十六大明确指出,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内的新兴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内容也将被写进宪法。 全国政协委员、被誉全国首富的民营企业家刘永好谈起这个问题难掩兴奋之情。“过去,因为持有的资产没有法律保障,民间投资者多少存有担忧,所以,改革开放前期才会出现许多‘非公’企业带上‘红帽子’的现象,才会有‘假国营’、‘假集体’和‘假外资’。” 刘永好认为,私产入宪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最重要的是给予民间资本以信心,进一步激发他们创造财富的活力。 中国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企业——浙江正泰集团总裁南存辉介绍说,浙江民营企业界谋划从四个方面实现新的跨跃: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提升为科技、知识密集型企业,从初期的产品经营拓展到以上市为基础的资本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必须明显提高,管理模式也应由家族式向职业经理人的模式转变。 中国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饮料企业龙头——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说:“国家立法保护私有财产后,将激发每个公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即使是农民和城镇居民,他们的部分生产资料、住房、股票等私有财产都将得到保护和尊重。此外,能防止国家资金外流,因为以前怕政策有变,创造的财富不安全,不管是合法不合法创造的财富都想拿到外国去。 来自福建的全国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家帅金高在表示拥护私产入宪的同时透露了新的投资计划:投资5700万增设一条年产万吨的莲系列产品开发项目,由此可带动8000户农民每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他说,基本利益得到保障,企业家就可以放手大干了。(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