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国侨办主任陈玉杰在结业式上讲话

2004年4月27日

7.jpg

    
    各位朋友、各位学员:
    
    经过一周的紧张学习,首届“华裔新生代企业家中国经济高级研修班班”今天就要结业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学员们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习研修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在此,我代表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向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给予本期“研修班”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的北京大学领导和为本期“研修班”付出辛勤劳动的教师、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举办“华裔新生代企业家中国经济高级研修班”,是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新形势下深化为华侨华人服务工作的一种探索和创新。本期“研修班”时间虽短,但课程涉及面广,内容针对性强,教学形式多样,实践性、操作性较强。授课老师既有知名教授,又有政府一定级别的官员,还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律师和在中国投资的成功人士,他们从不同角度分别向大家介绍了当代中国行政、经济、科技、金融、法律、海关、税务、房地产等领域的现行体制、政策和有关规定的操作程序。我们希望,这些对各位了解中国、进入中国市场、分享中国发展商机能有一定的帮助。各位学员都是年轻的企业家,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可贵的是大家很快实现了从“老板”到“学员”的角色转换,认真听课,踊跃发言,积极思考,大胆提问,热烈研讨,深入考察。有的朋友尽管中文不是太通,仍想方设法,聘请翻译,顽强学习,表现出良好的学风和素养。同时,各位学员还与北京大学的领导、老师和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学员之间也在学习中增进了了解和友情。我相信,北京大学的短暂的学习经历,将在各位的一生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因此,应当说,本期“研修班”的收获是多方面的。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大家对教学内容、授课水平、教学效果和组织服务工作等,总体上也是满意的。当然,本期“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也为我们进一步改进和深化为侨服务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将在广泛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争取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
    
    各位学员的父辈都是我们多年的老朋友。但各位与我们的直接交往可能还不多,有的可能还是第一次。为了增进了解,我想借此机会简要的讲两个问题,与大家交流:
    
    一、为华侨华人服务是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的工作宗旨
    
    关心和支持华侨华人在海外更好地生存发展,鼓励华侨华人与住在国人民友好相处、积极参与住在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支持华侨华人在住在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和合作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是中国政府的一贯政策。今天下午结业式后,唐家璇国务委员将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全体学员并与大家合影留念,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国务院领导对华侨华人的关心。
    
    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是中国政府专司侨务工作的职能部门,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是中国各界人士组成的、旨在广泛联系和团结海外华侨华人的全国性民间团体。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为侨服务”为宗旨,从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关心、支持和帮助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发展。仅就经贸领域而言,提供信息、咨询政策、牵线搭桥、促进合作,排忧解难、维护权益,积极为华侨华人与中
    国开展经贸合作、科技交流提供全过程的服务,始终是我们为侨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扶持华侨华人生存发展,我们面向全球实施“助侨行动计划”,以“互动、发展”和“助侨、兴业”为主要内容,多形式、多渠道支持和帮助华侨华人发展事业,如搭建各种平台,推动华侨华人工商界和科技科技界互动合作,促进海外华商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华侨华人在华发展事业牵线搭桥,使大家在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商机中实现双赢。为此,今年7月,中
    国国务院侨办、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将与国家有关部委和东北三省在辽宁沈阳联合举办“第二届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邀请华侨华人工商企业界、科技界人士与中国东北工业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创新,共同发展。明天各位将赴辽宁和吉林考察交流,实地感受中国发展中的东北可能提供的商机。欢迎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有兴趣的朋友出席“第二届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
    
    再比如,我们组织“中国经济专家”赴海外巡讲、开展咨询服务,举办各类“经济研修”、“创业辅导”,帮助华侨华人了解中国经济法律、法规、政策和操作实务,以便更好地与中国开展合作交流。举办“华裔新生代企业家中国经济高级研修班”,也是我们“助侨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
    
    此外,我们还对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与海外华商的人脉网络与经济资源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进行了积极的尝试;还组织中医、厨师团组到海外开展义诊、培训,帮助华商提高生产技能;还接受华侨华人的经济投诉,依法保护他们在华投资的合法权益,等等。因此,中国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被海外侨胞亲切地誉为“娘家”。
    
    二、东南亚华裔新生代企业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过程中大有可为
    
    中国和东盟地缘相邻,文化相通,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交往。中国与东盟发展经贸合作关系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双方悠久的民间交往以及多年来形成的政治互信,为发展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方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工农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开展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中国与东盟在2002年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2003年10月,中国与泰国在近108种蔬菜和80种水果等农产品贸易方面率先实现零关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早期收获”方案也于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以农产品为主的500多种商品开始降低关税,到2006年关税降低为零。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蓬勃发展,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引人注目的亮点。2003年双方贸易额达782.5亿美元,同比增长42.8%,在东盟国家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低增长或负增长的形势下,对中国的出口保持一枝独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取得了全方位发展,双向投资、承包工程及劳批啡卓有成效。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笫5大贸易伙伴,中国已成为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预计于2010年建成,届时一个拥有20亿人口、完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庞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将给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活力。
    
    东南亚华侨华人已在当地世代久居,华裔新生代与当地人民在经济文化上水乳交融,熟悉当地国情和人脉关系,又保持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在与中国的交往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亲缘和语言沟通的便利。东盟华人经济已成为住在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拥有遍及世界各地的商业网络,并已形成一个与全球市场紧密连接的资本、信息、产业、技术、人才循环流通的网络。东盟华商在世界范围内的经营活动,促进了住在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互动。尤其是东盟华商的独特优势使他们能够在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中率先把握商机;同时,他们还在促进住在国与中国发展双边合作和友好关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向未来,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将是东盟华商事业发展的又一次机遇。东盟华商特别是受过现代教育的华裔新生代企业家,具有比其父辈更好的条件和机遇,可以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在参与双边经贸合作中求得自身事业的更大发展,可以在双边经贸合作中更好地发挥中介与桥梁作用。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总体上的“大国劣势”正变为“大国优势”。未来二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中国正在实施人才强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走出去、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战略,不断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全面建设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也非常需要海外华侨华人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希望华裔新生代企业家抓住机遇,把今天的学习变成明天的实践,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最后,祝大家在中国考察顺利!祝各位事业更加辉煌!
    
    谢谢大家。(2004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