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情特点 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和投资机遇
2004年5月11日
黑龙江省人民希望各位朋友们能够更多地了解黑龙江、认识黑龙江,进一步扩大与黑龙江的合作。 一、黑龙江省情特点 黑龙江省是我国东北部的边疆省份,地域辽阔,林海浩瀚,江河密集,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景色秀丽迷人。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装备工业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和能源原材料基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3年全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433亿元,增长速度为10.3%。面对新世纪的发展,黑龙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一是自然资源富集。黑龙江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六位。石油、石墨、矽线石等10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超过14000亿元。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国有林区,有林地面积、森林积蓄量居全国首位。草原面积6500万亩,草质优良。水资源丰富,江河湖泊众多,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绥芬河五大水系,有湖泊、水库6000余个,水面达80多万公顷。 二是农业优势明显。黑龙江省地处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地势平坦,耕地连片,水源充足,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全省耕地面积960.1万公顷,是全国耕地和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省份,粮食产量及综合加工能力、农业机械总动力均居全国之首。近年来,黑龙江省发挥这些优势,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大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重点发展畜牧业、大豆和绿色食品三大优势产业,取得了可喜成绩。2003年,全省大豆产量600万吨,绿色食品产量710万吨,奶牛存栏110万头,鲜奶产量283万吨,鲜奶日加工能力9280 吨,持续多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三是工业基础雄厚。黑龙江省工业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目前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体,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以机械、冶金、电力、煤炭、石化、建材、轻工、纺织、医药、食品等为重点,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装备工业产品、大型压力容器、大型矿山设备、大型连铸连轧设备、重型数控机床、大型电站成套机组、核电设备、铁路货车、微型汽车、多用途飞机和直升机、大型铸锻件及精密轴承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木材、原油、亚麻纱布、天然气、原煤等主要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精密仪表和工量具、机器人的一些关键技术和工艺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很多企业现已成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行业排头兵。 四是外贸特点突出。黑龙江省有3000 多公里的中俄边境线,有2 5个国家一类口岸。近年来,黑龙江省依靠独特的地缘优势,与俄罗斯等东欧国家发展边境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特别是与俄罗斯的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同时,积极发展同东北亚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1984年到2003年,先后有6 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黑龙江省投资,批准利用外资项目7243项,实际利用外资81.3亿美元。 五是旅游特色鲜明。黑龙江省是全国生态示范省之一,有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冰雪,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已经连续6年成为全国旅游业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冬季,冰雪资源得天独厚,冰雕雪塑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在规模和艺术品质上堪称世界第一,特别是雪资源丰富,雪期长、坡度好,是滑雪旅游的好地方。夏季,有五大连池著名的国际矿泉疗养休闲区和火山游览、科普旅游区,有五营森林公园、扎龙鹤乡、镜泊湖、兴凯湖等国家级或世界级避暑休闲等旅游产品。黑龙江省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也别具一格,民俗、民情浓郁,少数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对俄边境和跨国旅游更为人们所青睐。去年虽受到非典影响,但旅游业总收入仍达222.3亿元,增长9%。继2001年春节至2003年春节,黑龙江省入境旅游连续高峰之后,今年黑龙江再一次成为全国冬季旅游最热的省份。今年春节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旅游者241.4万人次,旅游收入14.4亿元人民币,创汇425.2万美元。 六是能源供应充裕。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四大煤城年产原煤8000万吨左右,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调出省份之一。近年来,坚持以煤为主,多元化经营,把煤炭资源“四转一开发”(煤转电、煤转热、煤转油、煤转气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开发)作为延长产业链的主攻方向,重点建设四个大型坑口电站工程,进一步扩大煤电转化规模,除满足本省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外,还可“北电南送”,为东北、华北提供电力保证。 七是基础设施完备。黑龙江省铁路营运里程5464公里,居全国第一位。省会城市哈尔滨拥有国内国际航线7 3条,是东北亚重要的航空港。公路网建设突飞猛进,交通运输畅通无阻,绥芬河经哈尔滨至满洲里是连接欧亚两洲的“大陆桥”。沿黑龙江水道出鞑靼海峡,进日本海,通过江海联运,可以直达日本、韩国、朝鲜及东南亚各国。通讯基础网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八是人才队伍精良。黑龙江省共有普通高校4 8所,形成了综合、理工、师范、农林、医药、财经等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全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聚集了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其中从事科研活动的近10万人。石油开采、飞机制造、工业机器人、大型发电机组等尖端技术,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有的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聚集着大批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去年全省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912项,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 建国以来,黑龙江省累计为国家提供了占全国1/2的原油、1/3的木材、1/3的电站成套设备、1/10的煤炭、1/2的铁路货车、1/7的商品粮,以及大量的重型装备和国防军事装备,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03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初步预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 二、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总体规划思路和战略重点 中央做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以后,我们编制了《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总体规划》。在战略目标上,我们提出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解决突出矛盾,主要是:改体制、卸包袱、转职能、促就业、打基础,调整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第二步是实现全面振兴,主要是:扩规模、提档次、增效益、壮实力、登台阶,建成新型产业基地,并且逐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区域。围绕这个目标,我们要坚持先改制后改造,先调整后改造,先招商后改造,并使其有机结合。通过改制-调整-招商-改造,最终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这就是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路线图”。 在基本思路和战略重点上,我们提出打好“一个硬仗”,坚持“两个创新”,促进“三个增强”,建设“六大基地”,实现全面振兴。 打好“一个硬仗”,就是以改制为突破口,全力打好国企改革攻坚硬仗。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绝大多数国有大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国有中小企业完全放开放活。推进省内企业与省外企业,特别是与辽宁和吉林的企业、中直企业以及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在电站设备、重型装备、微型汽车、造纸、钢铁、水泥、煤炭、乳品等领域组建20户左右具有知名品牌产品、在全国同行业排名靠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机制和方式。 坚持“两个创新”,就是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所造成的思维惯势和行为方式,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完善和规范市场体系、建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转变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增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内在动力;在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要素组合、技术改造、企业改组等方面,采用新的机制和操作方式,特别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搞好企业内部改革,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促进“三个增强”,就是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挖掘自身潜力,激发内在活力,改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工业基础优势,发展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大力抓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快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六大基地”,就是建设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医药和森林工业六大基地。装备工业,重点开发生产大型飞机、新型直升机、大型燃气轮机、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大型核电与水电机组、冶金和化工成套设备、重型数控机床、汽车和汽车发动机产品。目前,我们直升飞机、支线飞机已经下线,干线飞机正在论证,大型燃气轮机定货已到2006年,已收到三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订单。目前黑龙江正在进行核电技术攻关。汽车发动机正在着手与日本合作。汽车销售已突破20万辆。石化工业,加速构建以大庆为龙头的石化产业带,重点提高炼油企业集中度,扩大乙烯及合成材料生产规模,加快有机原料、化肥、塑料加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石化生产所需“三剂”的发展。特别是要抓好新增1000万吨原油炼制、150万吨乙烯改造、百万吨聚丙烯、百万吨甲醇改造、一百万吨醋酸、ABS专用树脂改造等项目建设,努力形成以大庆为龙头的石化产业带,把大庆建成国内一流、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型石化基地。能源工业,要提高石油采收率,加快外围油田勘探,推进高产高效矿井、煤转化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坑口电站和电网建设。食品工业,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培育知名品牌,形成规模效应,建立全省优质、安全食品营销网络平台。到去年底,全省绿色食品产业继续较快增长,认证个数达610个,比上年增加140个,增长29.8%,认证数量仍居全国第一位;绿色食品总产量达到700万吨,增长14.7%,总量居全国首位。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实现利税16.5亿元,增长42.2%。医药工业,要推进原料药、生物药、现代中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医药企业规模化发展。哈药集团2003年销售收入已经达到76亿元,排名全国第一;利润4.9亿元,排名全国第四。森林工业,要围绕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板材、纸制品、家具和林下产品,形成产业群。 “实现全面振兴”,就是实现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城市和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和优质粮食生产,巩固绿色食品大省地位,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旅游、金融、保险、物流、房地产、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交通网络、水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整体功能;进一步扩大开放,全面促进对俄经贸向大规模、高级化发展,努力开辟国际市场,扩大对外经贸领域;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设高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开展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在谋求新的发展中,蕴涵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商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资本集聚,而实现资本集聚的前提是优良的商机。黑龙江省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众多的商机已经逐步显现出来。 一是发展优势产业,将为广大客商开辟广阔的投资空间。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重点是要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技术和人才优势,建设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的“六大基地”,同时要建成绿色食品大省、畜牧大省、旅游大省,还要通过大力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最终使黑龙江省产业发展实现更大、更优、更强。围绕着这个目标,我们规划了一大批优势项目,加大技术改造和投资力度。这些产业的发展过程,为大量的社会资本参与开拓了回报丰厚的渠道。现在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装备制造、石化、能源、绿色食品、畜牧业等具有黑龙江特色的优势产业,已经吸引了众多客商,投资者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是众多的国有企业改制,将使战略投资者大有用武之地。黑龙江省拥有众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大量的国有资产。为了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塑造有活力的市场主体,提高经济市场化程度,我们将全力实施国有企业改制。在改制中,对优势企业实行跨区域乃至跨国联合,对劣势企业实行退出重组,对多数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实现这些改革目标,需要进行对外招商、开放招商。去年以来,我们围绕着老工业基地振兴举办了一系列招商活动,取得了很好效果,一些国内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对国有企业改制十分看好,表示了积极的投资意向。 三是国家出台的扶持政策,将为赢得更好的投资回报提供难得契机。为了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提出简化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审批程序,提出国家在安排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重大装备本地化、高技术产业化等项目时,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础较好的优势,营造有利于使用国产重大装备的市场环境。国家还提出,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对资源开采衰竭期的矿山企业,以及对低丰度油田开发,在地方具备承受能力的条件下,适当降低资源税税额标准。同时,国家还在社会保障体系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试点、处置不良资产、减免历史欠税等方面制定了扶持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将使投资者享受到难得的政策支持。 四是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地狠抓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出台了大量的综合性措施,并狠抓落实,现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在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全省上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出现了人人关心振兴、人人参与振兴的良好局面,招商、重商、亲商、护商的氛围逐步形成。今年,我们开展了招商引资年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决心把黑龙江省建成全国经济发展环境最优的省份之一,使其成为投资者创造财富的热土、企业家大展宏图的舞台。 最后,我们真诚地欢迎大家来黑龙江省投资兴业,共创辉煌。 *黑龙江省政府网站:www.hlj.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