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加速建设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2004年11月3日
华声报讯:形如朱槿花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里,5000余名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参展商正在忙碌地进行着布展“冲刺”;数以万计的中外商务客人和媒体记者也已入住当地的宾馆饭店——即将于11月3日开幕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凝聚了旺盛人气,预示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令人兴奋的前景。 “根据‘早期收获’计划,柬埔寨的部分商品将以优惠税率进入中国市场。而在此时举行中国-东盟博览会,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个大商机,”柬埔寨参展团的松男先生说。如其所言,中国和东盟联手推出的这个双向贸易和投资平台,引起了双方企业界和商界的高度关注。 据新华社报道,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在金边签署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短短两年后的今天,人们高兴地看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呈现出全面提速的态势。 就在半个月前,中国与东盟在北京就自由贸易区中最重要的内容——货物贸易协议达成一致,双方还决定在本月于万象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签署这个货物贸易协议及争端解决机制协议。 根据货物贸易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05年开始全面启动降税进程,双方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将于2010年降到零。中国外经贸部形容说,货物协议的达成为如期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舖平了道路”。 货物贸易协议的达成时机非常恰当。为期4天的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集中展示各国的优势产品,为货物交易搭建平台。主办者说,共有2500多家中外企业报名参展,申请展位4400多个,远超事前预期;同时,还将有1万余专业采购商莅临会场。 在南宁街头特别是博览会场馆内外,随处可见一只活泼可爱的“白头叶猴”,那是博览会吉祥物“合合”,寓意“合作”与“繁荣”。它反映了主办者这样一种强烈期望:让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推动自由贸易区进程的一个有力的“助推器”。 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古小松说,事实上,去年以来多项旨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措施陆续得到落实,双方也通过谈判排除了合作障碍,表明自由贸易区建设正“一步步向既定目标迈进”。 根据“早期收获”方案,2003年10月,中国和泰国正式实施蔬菜及水果产品贸易零关税,这是中国和东盟为加速取消关税而在操作平台上迈出的第一步。今年截至7月份,东盟与中国间涉及“早期收获”产品的贸易额达到1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猛增42%。 今年9月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东盟各国一致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商务部亚洲司副司长吕克俭指出,该问题的解决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谈判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虽然距年终尚有两个月时间,但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安民已经高兴地宣布,今年1-9月,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已达到754亿美元,这意味着,双方提出的在2005年实现贸易额达1000亿美元的目标,有望提前一年实现。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正在从个别领域向多个领域开展,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深化,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正在加快速度,”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理事李欣广说,这充分表明,中国是在坚定地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也表明东盟国家越来越将中国的崛起视为自己的机遇而非威胁。 2003年11月,在印尼巴厘岛会议上,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双方的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从金边到巴厘岛再到万象,三年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生动地勾画出双方政治、经济关系不断深化的轨迹。 计划于20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拥有17亿人口、GDP近2万亿美元、贸易额达1.2万亿美元的经济区域,将成为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对于该区域内的商人来说,那不仅是一个美好远景,而且是现实的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