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东盟博览会桂林签约项目
2004年11月25日
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圆满闭幕。从广西自治区统计部门最新传来的消息,桂林市在内资引进和投资上名列广西第一,外资签约合同金额排名广西第四。桂林内外资签约合同总投资占全广西的20.6%;外资占全区的12.1%;内资占全区的26.8%。 应该说,在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项目签约方面桂林市表现不凡,无论是从引进项目数量和还是从投资总量来看,在广西14个城市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经过艰苦细致算帐、谈判和轰轰烈烈的签约后,有必要对所签项目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找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以利于今后招商引资和将项目尽快落地,使之变为重点建设工程,成为推动桂林经济快速发展的助燃剂。 本届博览会桂林所签项目涉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并购、农业、旅游、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行业和领域。 从投资来源上看,内资主要来自中央直属企业、国内大型知名企业,从投资地域来看,主要来自北京、广东、湖南、湖北、河南、辽宁、安徽、新疆、上海、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和内地较发达省区,其中民营企业参与投资的项目较多,占总投资的42.3%。外资主要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因此,今后的引资方向应特别关注以上地区和国家。 从投资的项目和金额来看,内资是桂林招商引资的主要来源,而且项目大注入资金多。这次签约的内资项目有28个,合同利用区外资金122.7亿元,占本次签约合同总投资的74%左右。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有8个,1亿到5亿元的项目有12个,3000万元到1亿元的项目有8个。外资项目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有1个,超过千万美元的有8个。加强上述发达地区和桂林毗邻地区的宣传力度,广泛吸引外来资本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从投资的领域来看,大都符合桂林“以工业为主导,旅游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思路。投资领域涉及十多个行业,尤以高科技、环保、生物工程项目的引进为桂林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注入强力。投资25亿元的中软(桂林)软件出口基地项目的实施,将会使桂林的软件行业出现突破性发展。离子交换纤维辐射性加工产业化示范工程、城市垃圾发电、三酸生物工程等项目都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两江四湖、资源天门山、龙胜玉龙滩、全州炎井等旅游项目的引进,不仅可以丰富旅游景点景区,更说明了桂林旅游资源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展休闲购物公园、德天商业广场、宝龙大型商业广场、桂林商贸物流中心等大型商业项目的引进,将进一步改善桂林的商业布局和结构,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和拉动消费。 客观地说,本届博览会桂林签约的项目和总投资额均为历年之最,但是认真地审视我们所签的项目,要将其真正进入实施和开工建设,或者增资扩大直到形成生产能力以至于创造效益仍有很漫长的路要走。这些从各县区反映的情况中已经得到证实。我们决不能因为签定了合同就万事大吉,关键的是抓落实,抓项目的真正的落地和开工建设。因国家暂时冻结土地出让、新的房屋拆迁和土地征用补偿办法等,都可能增加了项目兑现的难度。因此,可以说签约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子更长更艰巨。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各部门务必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开绿灯,确保本届博览会所签项目早日在桂林生根开花结果。(来源/桂林日报,作者/陈泽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