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自贸区“点火” 中国东盟经贸双赢

2004年12月15日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29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与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以及《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温家宝总理在签字仪式后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从此进入全面合作新阶段。
    
    2001年,中国与东盟一致同意在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此后双方几番磋商,提出建议,坐而论道。今年1月,“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双方500多种产品“试验性”地优先享受零关税的优惠政策。如今,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正式“出炉”,曾参与漫长谈判过程的中国商务部官员说,两项协议将一个将拥有18亿人口、GDP近2万亿美元、贸易额达1.2万亿美元的巨型自贸区“火箭”发射升空,令其沿着预定轨道,朝着2010年建成的目标飞速行进。
    
    货物贸易是CAFTA谈判三部分之一。根据当天签订的协议,中国和东盟将从2005年7月起对7000多种产品全面启动降税进程。中国和东盟六国在2010年前、东盟新成员在2015年前将对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除“早期收获”产品外,双方的产品分为正常产品和敏感产品两大类。实现“普通”产品零关税的最后期限为2012年。从那一年起,中国和东盟需开始降低“敏感”以及“高敏感”的约400多种产品的进口门槛,在2015年前对“高敏感”产品削减至少50%的关税,而双方被列入“高敏感”名单保护的货物不能超过100种。
    
    预示着CAFTA火箭即将“入轨”的还有当天达成的《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有关专家认为,此协议为各方解决遗留问题、贸易摩擦等提供了依据。由3名代表组成临时仲裁庭会依法对平息争端作出最后裁定。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拿督马吉德曾表示:“一个有序而公认的争端解决机制将贸易关系可能遭到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这也大大提高了未来CAFTA火箭正常运行的保险系数。
    
    而为自贸区建设扫平一大障碍的当属东盟10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正式认可。《货物贸易协议》第14条明确规定东盟每个成员国都承认中国是一个完全市场经济体;自协议签署之日起,中国与东盟10国中任何一个成员之间的贸易,不再适用中国入世的“三个条款”。
    
    自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以来,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得到极大的提升。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780亿美元,今年前10月的贸易额已超700亿美元,经贸专家普遍认为,今年提前实现2005年1000亿美元的目标相当乐观。
    
    东盟秘书长王景容29日说,东盟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发展将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推进而大幅提速。商务部官员表示,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近年以30%-40%的比例逐年增长,双方产业结构互补性强,经济合作基础日益巩固。
    
    中国之前已加入《东南亚友好条约》,又与东盟确立战略伙伴关系。此番自贸区计划全面启动,“开创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双赢局面”。紧密经济联系后的中国-东盟关系自此进入新篇章。(来源/中新社,作者/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