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资讯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中国东盟拆除“贸易国界”

2004年12月15日

    
    11月29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和《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这两项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10国将从明年开始逐步拆除“贸易国界”。
    
    18亿人口大市场呼之欲出
    
    根据新签署的协议,中国和东盟各国将从2005年7月1日起全面启动降低关税的进程,对7000种商品逐步削减和取消关税。到2010年,中国与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即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将建成完整的自由贸易区,而东盟另外四个成员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将多享受5年的过渡期,在2015年前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
    
    到那时,中国和东盟将形成一个强大的经济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拥有18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将达到1.2万亿美元,成为继北美和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同时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三类商品逐步减免关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始于2002年初。同年11月,双方签署了发展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本架构。根据《框架协议》,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内容。其中货物贸易是自贸区的核心内容,除涉及国家安全、人类健康、公共道德、文化艺术保护等世界贸易组织允许例外的产品以及少数敏感产品外,其它全部产品的关税和贸易限制措施都应逐步取消。
    
    在中国与东盟11月29日签署的货物贸易协议中,区内商品被分为“常规贸易商品”、“敏感商品”和“高敏感商品”。没被列入敏感、高敏感项目清单的商品,都属常规贸易商品,到2010年将取消全部关税。被列入“敏感商品”清单的商品最多只有400个,中国列入了钢铁产品,东盟国家则列入糖和植物油等,这些商品的关税比率将在2012年减至20%,2018年则减至5%以下。被列入“高敏感商品”的有大米、汽车和一些石化产品,这些商品将继续受关税保护,但税额比例将逐步减少。
    
    大市场孕育无限商机
    
    区域合作是相邻国家间为实现共同发展而选择的道路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合作已成为一种潮流。东盟各国既是中国的邻国,又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与东盟的互利合作,寻求双方关系长期稳定的发展,既符合中国的利益,又有利于东盟的整体振兴。近年来,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合作越来越富有成效。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3年,双边贸易额达782亿美元,同比增长42.8%。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达到754.53亿美元,同比增长35.6%,预计全年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1000亿美元的贸易额意味着可为双方创造数百万个就业岗位,为各自国家的GDP做出重要贡献。东盟国家的石油、天然气、橡胶、木材及木制品、矿产、棕榈油和热带水果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将有力地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中国许多物美价廉的商品,也十分适合东盟这个具有5亿人口的大市场。
    
    自由贸易区带来双赢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还包括农业、信息通讯、人力资源开发、交通设施建设及湄公河开发等广泛领域的合作,为亚洲经济带来活力。更重要的是实现双赢,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贸易总额将大幅提高,接近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水平。各成员的区内贸易比重将从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30%以上,区内外资比重也将有显著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0.3和1个百分点,共同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
    
    例如,泰国南部的橡胶园为中国提供轮胎所需的橡胶,满足中国高速发展的汽车工业的需求;泰国北部的稻农将半数高级香米出口到中国大陆和香港;马来西亚加紧为中国沿海地区大批组装的电子产品提供芯片。去年,在中国高达4130亿美元的进口额中,东盟国家得到很大收益,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和菲律宾的对华出口额都增长了50%以上,这些国家切实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舆论热评中国-东盟大市场
    
    “东盟北京委员会”主席马基德表示,两项协议的签订意味着东盟-中国自由贸易谈判取得重大突破,将为中国和东盟带来互利双赢的局面,为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马苏尔·阿赫马先生说,自由贸易区将为中国和东盟商贸界创造无穷的商机和广阔的前景,有力推动双边的贸易和投资。
    
    亚洲开发银行的总经济师伊夫扎尔·阿里认为,建立自由贸易关系对加强亚洲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竞争力具有很大的作用。阿里举例说,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但工资水平也在上涨。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之后,部分制造业将会流向成本较低的东盟国家。
    
    新加坡学者认为,中国作为亚洲经济的“另一部发动机”,不可忽视,对东盟国家而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助于搭乘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快车,确保其重要经济区的地位,符合自身利益。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与中国签订了协议的国家均对前景表示乐观,他们都表示,要看到这个协议给该地区带来的长远好处。
    
    尽管多数人认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增加了对从东盟国家进口原材料的需求,东盟国家会得益于进入巨大的中国市场并且获得中国的投资,但也有人担心中国吸引走了新的外国投资。此外,降低贸易壁垒将导致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大量进入东盟国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当地的制造业。
    
    泰国成衣制造业协会和自由贸易协议委员会主席素察说,自由贸易协议不仅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东盟的制造厂商也必须要为这一挑战做好准备。素察还说,自由贸易协议可以让相关国家选择开放哪个行业,而且使政府有权采取配额和临时关税等措施,以便保护他们本国的制造业免受冲击。(来源/法制日报,作者/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