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文化历史遗址元上都与元大都携手申遗
华声报讯:“作为元文化的重要两极,我们渴望与北京元大都遗址一起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7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委书记崔建国在“元上都遗址暨2004年正蓝旗那达慕大会媒体见面会”上透露,已列入申遗预备清单的元上都遗址正加紧制定相关文本,希望与北京元大都遗址作为一个整体向联合国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北京娱乐信报消息,崔建国在介绍元上都遗址公园申遗的过程和进展时表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元上都遗址,距北京不足300公里,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能完整体现蒙元文化的草原人文历史遗址,也是中国惟一被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元代草原都城遗址。“元上都的申遗准备已进行了七八年,在苏州刚刚结束的第28届世遗大会上,元上都遗址公园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元朝帝国兴衰的历史见证的身份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称之为‘蕴藏巨大文明的遗址’。虽然现在排在清单的13位,但如果和北京的元大都一起联手申遗,不仅成功率有大的提高,而且能体现保护的真正意图,使世界遗产得到系统整体的保护。” 据了解,历史上的正蓝旗曾是风云聚汇之地,是忽必烈建都之所,也是清朝八旗正蓝旗的发源地。 元上都是蒙古族掌握政权后,建立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帝国都城。元上都遗址公园是充分体现了中国蒙元文化特色的草原都城遗址,与元大都一起构成了中国元代都城系列中最重要的两极。在元朝时,南有大都,北有上都,共同构成元朝统治中心。而元上都以“北控大漠,南屏燕蓟”的独特地位成为元朝统治者对外以控制其庞大帝国,对内以维持其内部统治的根据地和政治中心。 正蓝旗的文物官员介绍说,“为加快申遗步伐,我们已有专人到苏州去‘旁听’申遗的程序和审议的具体要求,沈阳故宫作为拓展项目成功申遗给我们很好启示,作为一个文化的整体,打包申遗会得到更大关注,也能获得更多支持,我们迫切需要和元大都的联合,这样做能更好适应世遗大会的要求。具体的方案我们正在起草,希望能与元大都的管理方取得联系。” 负责申遗具体事务的北京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说,联合申遗应是各个地方政府充分考虑的,目前国家之间都有跨国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各地来讲,按照文化或者自然等方面的紧密联系进行申遗,对国家对地方都是一件好事。“目前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处于全国之首,想进一步增容,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包,市内18区县项目根据性质整合,省市之间则可以协调牵手。与已列入清单的元上都一起申遗,能使北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再次拥有一处世遗地。而且国家正在调整申遗目录,这是一个好机会。” 也有专家提出,江南六大古镇的申请因为地方利益等原因而“分手”,“但作为国家的一项活动,申遗应该更多考虑国家整体利益。拓展项目是一个好的模式,如果在申请时就充分考虑各种要素,必然减少工作,提高成功率。”曾参加世遗大会的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这样表示。 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表示,对于世遗的申请,我们强调是对自然或文化遗产系统整体的保护,“能够延续性统一在一个目录下,这样的申请我们支持。” 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处处长郭旃也表示,今年《凯恩斯决定》进行了修改,每个缔约国每年可申报两项,其中至少有一项是自然遗产。“原来不受限制的扩展项目、推迟项目、跨国项目、紧急列入项目等则被限制,这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加大申报难度,因此国家对清单进行调整,同时也要整合,各地联合申遗是个好方法。” 元大都遗址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没有申遗的想法,“但这种提议非常重要,可以积极考虑。” 据了解,为加快申遗步伐,几年来正蓝旗共筹措资金3000多万元,不断加大元上都的保护力度。1999年,元上都遗址内103户牧民整体搬迁,并对元上都遗址全部进行了围封。2002年,元上都遗址公园保护工程全面启动,修复皇城城墙300延长米,拆除了所有破坏元上都整体风貌的违章建筑,并关闭了遗址内通行40多年的公路。2003年,为进一步挖掘其历史、民族文化内涵,正蓝旗政府委托西安古建研究修复中心编制了《元上都遗址整体规划》,并组织编辑了《元上都画册》和《元上都研究丛书》。元上都遗址是一处具有文化与自然双重价值的重要遗产。为了保证申报工作顺利进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以宝音德力格尔副主席为组长的申报领导小组。 元大都遗址作为北京城市文明发展的见证和实物遗存,对于北京市文化历史的探源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公园于1957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单位。为了真正保护好这段残存的土城遗址,朝阳区园林局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规划设计并筹建遗址公园。1988年3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建园并命名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目前遗址公园横跨海淀和朝阳,长9公里,包括城墙等多处遗迹保存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