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江南六镇“散伙”苏州独自“打包”
华声报讯: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两个月后,苏州市申报世界遗产部门向海内外媒体公布,苏州古城申遗名称、范围已确定,将拙政园历史街区、同里、周庄、甪直作为古镇一并列入名为“苏州水乡古城古镇及古典园林”的申遗项目,列入2006年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名录之中。 据中新社报道,苏州水乡古城古镇古典园林“打包”申遗,是在江南六古镇“捆绑”申遗“散伙”后确定的。“捆绑”申遗可以追溯到1982年,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在对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和浙江的乌镇、南浔、西塘六座江南水乡古镇逐一进行考察后,提出了水乡古镇申遗的设想。2000年,阮仪三陪同国际古城保护专家巡访江苏3个古镇,联合国遗产中心亚太区主任明嘉扬女士认为,这一城镇群体是一种新的类型,建议可将江浙六镇作为一个整体,以“江南水乡古镇”的名义进行申报。于是,在2001年4月,江南水乡6座古镇开始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同年11月,江浙两省正式将申遗文本上报中国国家建设部。 然而,在今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前夕,江南六大古镇申遗开始分家,各种传闻沸沸扬扬。苏州古镇申遗有关负责人表示,周庄与同里两镇可能要与其它四镇分开申报,但六镇之间的沟通和努力一直都在进行之中。浙江省文物局负责申遗工作的官员则称,苏州将自家古镇打包申遗,不会影响浙江三古镇正常申报。 仅隔一个多月,苏州古镇与古城正式“打包”申遗。对此,苏州有关人士的解释是,由于江浙两省在行政等方面存在着门槛,六镇联合有许多障碍,也没有牵头单位来进行“整体捆绑”申遗工作。现在苏州古城古镇申遗,可以整合苏州古镇、历史街区的优势,加大申请成功的把握。而在一个行政体制下,三个古镇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达到同一水平,更加容易实现遗产保护的目的。 导致“江南六大古镇”申遗从“捆绑”到“散伙”,其缘故究竟何在?以“刀下救平遥”、“以死保周庄”而赢得“历史文化名城‘卫士’”盛誉的阮仪三教授透露,系两省缺乏合作错失机遇所致。 据阮仪三教授说,先是浙江方面不太积极,态度也不明朗,因为浙江那时一直在主张申报西湖和梁祝遗址项目,根本没有把古镇申报当回事,而江苏方面也出现各自为战,周庄镇就是单独作战申报。后来他曾组织六位镇长去欧洲培训申报和保护业务,没想到第一次安排时竟然没有人愿意参与。正由于古镇之间保护程度的不同,而且一直存在着争议,直到2002年六镇尚未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申报。浙江因至今没有一处世遗,而且眼看西湖申遗无望,现在该省开始重视古镇申报项目,但又轮到江苏不积极了,因已增添一个明孝陵项目,现在又争取苏州古城与古镇一起捆绑申遗,显然对与浙江的合作不太在意了。目前,苏州正根据世界遗产中心等方面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准备相关申遗文本,在今年10月底前上报中国国家文物局,并于2005年2月前正式提交世界遗产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