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现中国最早的傩戏面具
华声报讯:河北省易县北福地遗址出土了史前陶制面具,河北省考古专家进行研究后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傩戏面具。 据央视国际报道,北福地遗址是华北地区较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7000年左右,位于易县县城西南12.5公里中易水河北岸的台地上,面积约3万平方米。2003年和2004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北福地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1200余平方米。由于成果突出,北福地遗址考古被列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专家组石永士介绍,北福地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和石器,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陶刻面具残片,复原后完整的面具有十余件,包括人面和兽面。人面雕刻陶片正面为人脸形状,鼻子和嘴为浅浮雕,眼睛为透雕。猫科动物面具有猫科牙齿和胡须,还有猴面和猪面的面具。这些面具整体形状与现在使用的面具不乏相似之处,大者与真人面部基本相同,在边缘散布着小孔,专家推断应为系戴时穿绳之用。 考古专家介绍说,这些面具是在北福地遗址中的祭祀场所发现的,这个祭祀场所可能是祭天地、祈年福的宗教仪式场所,表明这些面具与巫术和宗教有关,是史前人在举行祭祀仪式时所戴,具有舞蹈的性质,与至今尚存的傩戏面具有相同之处,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傩戏面具。 傩戏是中国传统民俗中驱鬼逐疫、除灾祈祥的仪式活动,至今还在一些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有所保留,在傩戏中面具是主要道具之一。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专家介绍,在比北福地遗址更早或与之接近的文化遗存中,尚没有发现过面具,北福地发现的陶刻面具的风格集写实性、象征性、装饰性于一体,是史前原始艺术的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