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苍原》
该剧以充满激情的史诗性笔调讴歌了200多年前寄居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 蒙古族部落不堪沙皇政府残暴统治、战胜千难万险、举族万里东归的历史事件。作品围绕“东归与否”这一核心动作,将具有典型意义的几个形象组合在纵横交错的人物关系和复杂强烈的戏剧冲突之中,通过生动曲折的情节铺设和环环相扣的冲突展开,刻画出渥巴锡、娜仁高娃、舍楞、艾培雷等人的鲜明性格,高扬了爱国主义的崇高主题。 在音乐创作上,作曲家充分调动各种多声部手段以实现其戏剧性构思,通过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和管弦乐队等不同音乐形式及其在戏剧展开中的有机组合和丰富变化,使奔腾浑厚的音流与动人肺腑的倾诉构成强烈对比,营造出一系列交响化戏剧化的歌剧场面,有效地推进了情节运动,并在音乐与戏剧的同步展开中完成了几个主要音乐形象的塑造。作曲家在民间音调的提炼与发展、民族化的宣叙调写作诸方面也作了有益探索,表现出成熟的技巧。该剧舞台美术与表导演艺术所呈现的舞台风格,苍凉、凝重、浑厚,情感浓郁、气度恢宏,给人以深沉的历史真实感,充满英雄性和史诗性。就歌剧综合美的营造而言,《苍原》实现了戏剧、音乐、舞美和表导演艺术的综合平衡,从而有效地展现了戏剧冲突并成功地塑造了人物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