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苗族古歌》拟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03年3月13日

    
    华声报讯:据《北京日报》报道,从“贵州苗族姊妹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正在将《苗族古歌》与“古歌文化”申报世界口传文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苗族姊妹节”是民间传统节日,也是歌舞文化的盛会,将于4月14日至17日在台江县举行。有“天下苗族第一县”美誉的台江县,保存着苗族十分完整的活态文化体系。而民间口传文学作品《苗族古歌》,则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惟一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也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气候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
    
    《苗族古歌》分《开天辟地》、《枫木歌》、《洪水滔天》和《跋山涉水》四部分。其中,《铸日造月》提到冶金技术,反映青铜文化打下的烙印;《砍枫香树》描写里老断案,展现部落联盟时期的社会管理机制……整部史诗以口传心记为传承手段,长达1万5000千余行,塑造了100多位有名有姓的人物,并充满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
    
    由于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因此,《苗族古歌》的创作与传承只能靠历代人口口相传。古歌大多在民俗活动如“鼓社祭”、婚丧仪式、亲友聚会、民间节日中演唱。演唱者多为老年人、巫师、歌手等,通常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可以几天几夜地连续表演。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出版了古歌的苗文文本,有节选本,也有全本。值得敬佩的是,古歌中表现了苗族万物有灵、生命神圣、众生平等、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哲学思想。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