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华文化



在北京做世界最大的地图

2003年3月27日

    《中华故土地图》北京的取土仪式是在2001年2月24号(农历的二月初二)在八达岭长城脚下举行。“二月二·龙抬头”这个日子现在已被很多年轻人所忽略,其实,在源远流长的华夏传统文化中,“二月二”正经是个非常有意义的节日。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龙是华夏文化的一个象征
    
    研究和确立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特别是研究有学术内涵的文化标志,对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眼下,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正在从事着这方面的工作。根据钱其琛副总理的倡导,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向海内外华人广泛征评中华文化标志物的造型设计。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阶层,每一位华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弘扬华夏文化“纽带”作用的建议和中华文化标志物的造型设计。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已收到了上千篇学术理论文章和建议以及上百个中华文化标志物的造型设计。来稿大部分是海外华人。
    
    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综合海内外华人的建议,把龙作为华夏文化的一个象征。正好2000年是中国农历的庚辰年,2001年是辛巳年,也就是说去年是龙年,今年是蛇年。蛇,按华夏民俗的说法是小龙。两个“龙年”赶到了一起,来探讨龙文化,自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龙文化源远流长
    
    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往往以威猛雄壮的动物形象作为民族和国家的象征,比如狮子、老虎、大象、雄鹰等,至今欧洲、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的一些国家的国徽、国旗上还保留着这些形象。但这类图像都是具体的单一的动物,跟中华民族龙的文化象征不同。
    
    龙的形象是多种动物的体现。它是人们想象和抽象的产物。龙的角似鹿,头似驼,项似蛇,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各个部落都是以动物作图腾的。但龙一“出现”,却成了公认的文化标志。龙能在空中腾飞,能在水中遨游,还能在陆地行走。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天、地、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沟通和统一的宝贵精神。据史料记载,黄帝会盟各部落,是以龙作为共同的图腾,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部落联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其图腾就是龙。可见龙的形象最初就是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象征。
    
    要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华夏故土可以说是连系海内外华人的重要文化纽带,为此,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准备在今年搞一项《中华故土地图》推广活动,采集祖国32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区及台湾省的原质土壤,制作一批立体的中国地图。这个地图怎么制作呢?各个省市自治区采集最有纪念意义和历史文化内涵标志的土壤,运到北京,做净化处理,压缩、去菌、烘干、防腐,然后填充到一个事先制造的框架里。
    
    台湾在阿里山取土的活动已暂告一段落,一共取了有一百公斤的土,存放在三个大的容器里,他们已组织了一个送土代表团,准备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把土送到北京,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参加北京的取土仪式。各个省市自治区为制作中华故土地图,纷纷选择本地有历史文化标志性地方的土壤。比如海南省的有关单位提出在南山取土,天津市的有关单位提出在大沽口炮台取土,广东省的有关单位提出在虎门取土。在北京市的取土活动则选择了八达岭长城。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将设有一个专门存放各地土样的场地。由专家指导,进行土的净化处理。据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秘书长李靖介绍,他们正在查询有关资料,看截止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图的尺寸是多少,然后再确定中华故土地图的大小。其目的是在制作中华故土地图过程中创造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制作一幅目前世界最大的故土地图。这个巨型立体地图制造好以后放在什么地方呢?李靖对记者说,目前还没定下来。初步设想是放在孔子和孟子的故里山东济宁,要在那里建一个华夏文化标志公园。但也有专家建议放在北京。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在北京建一个华夏文化标志公园当然也非常有意义。现在组委会正在酝酿之中。眼下,主要是先制作地图。在制作一个世界上最大的主体地图的同时,也制作一些中小型地图。
    
    据组委会负责人介绍,选择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搞仪式,寓意新世纪中华民族要腾飞。2月24日在八达岭长城举办的取土仪式上,台湾代表团除了把阿里山的土交给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制作地图,还要在长城脚下撒一部分,然后再把长城的土带回一部分,撒到阿里山。以此体现海峡两岸的故土交融。台湾人把这项活动看得非常神圣,提出的口号是“山水交融祈万福”。在新的世纪里,撒土仪式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民风。以故土来作文化载体,表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使海内外华人不忘故土情,让故土伴随我们,保佑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世界和平。(2001-01-28《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