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华文化



《中华故土地图》的来龙去脉

2003年3月27日

    中国有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万水千山总关情,不论我们走到哪儿,养育过我们的故土乡情总是忘不掉的,老辈人远游,常常包一捧家乡的土,带在身上,作为念物。在民间也有家人远行,带上一包土放在荷包里,保佑平安的风俗。北京的中山公园最早叫社稷坛。社稷坛现在公园的中央,明永乐年间建筑,石陛三成,上面用五色土相筑。这五色土寓意东南西北中方位不同,土色不同,地质不同,象征着社稷江山。华夏故土可以说是连系海内外华人的重要文化纽带,为此,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中华故土地图》推广活动,采集祖国32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区及台湾省的原质土壤,制作一批立体的中国地图。
    
    用原土制作地图是发明者毕铁军获得国家专利的工艺,他无偿地将这项专利送给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使用。1997年香港回归触发了他的创造灵感,他要用全国各地取来的土壤做一幅象征国家统一的“特殊”地图!这样既可以表达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寓意,同时又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因为“土”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无论走得多远,游子对故土的思念都是无比强烈的,用原土做成的地图一定能唤起这种对家乡的思念。1998年,毕铁军将自己的设想上报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原土制地图”国家专利。1999年4月,他拿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国家专利证书。当他看到了关于‘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的报道后,就主动与组委会联系,商量具体事宜。这样,原本是属于他个人的“故土地图”,如今已经成为维系全世界华人思乡情感的象征。(2001-2-23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