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全面启动
华声报讯:近日,以中国·湖南首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博览为序幕的湖南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全面启动 据新华网消息,湖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深厚的湖湘文化根基。同时,湖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8个世居(原居)民族。千百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各族人民,创造了内涵丰富的湖湘文化体系。在这里,有商周青铜器“四羊方尊”(宁乡)、“人面鼎”(宁乡)、汉代帛画、漆器、丝织品“信纹绣”、明清铜官窑陶瓷(长沙),以及1919年巴拿马博览会获得了金奖的“浏阳菊花石雕”、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湘绣绣像等惊世之作。据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龙海清介绍,湘楚之地蕴藏的民间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不但有湘绣、滩头年画、小沙江瑶族挑花裙、目莲戏,还有长沙棕编、龙山土家织绵、江永女书、各民族的山歌等等。 然而,今天的湖湘民族民间文化,却如一串串蒙尘的“珍珠”,正在一点点地失去它昔日的辉煌。据省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田顺新老师介绍,我们湖南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正在快速消亡或濒临消亡,许多传统技艺、绝技后继乏人,状况令人揪心。他说,就民族工艺品而言,湖南省原有上百人的拳头产品厂家若干个,如洞口的墨晶石雕工艺厂、邵阳的翻簧竹刻工艺厂、益阳的小郁竹器工艺厂、桃源的玉雕工艺厂、桑植的古生物化石雕刻工艺厂等等,目前也都垮完了。而闻名于世的一些独特传统项目,例如中国四大传统年画之一的滩头年画、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鬅毛针法、被称为“戏剧始祖”、“戏剧活化石”的目连戏等也已全线告急,前景堪忧。 为了加强湖南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作,湖南省政府和专家共同协商讨论,经过酝酿,制定方针政策,保护和抢救该省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湖南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全面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