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
风筝,古时候也叫“纸鸢”、“鹞子”,是中国人发明的。相传2000多年前,中国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用竹木削制成了会飞的木鹊。五代时,李邺用纸扎糊成纸鸢,用线放飞到天空。后来,古人又在纸鸢头上安了丝弦,风吹丝弦,发出了好像古筝一样的声音,从此,人们把纸鸢称为风筝。风筝出现以后,曾经被用来为军事和通信服务。 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和广东阳江等地,是中国风筝的著名产地。制作风筝,要先用竹条捆扎风筝的骨架,再把纸或绢糊在骨架上,然后画上色彩均匀的图案。制作风筝需要十分精巧的技艺,放飞风筝也要有独到的技术,这样,才能使风筝在空中自由平稳地飞翔。 中国的风筝品种式样很多,有禽、兽、虫、鱼等动物形风筝。如有一种龙形的长串风筝,最长达30多米,升上天空后,就像巨龙凌空飞舞,十分壮观。还有人物形风筝,如以“孙悟空”等神话人物为题材的风筝,真人般大小,表情栩栩如生。 放风筝是一项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体育活动。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十分流行放风筝的活动。中国人不仅把放风筝当作有趣的游戏和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体育活动,也常常把精美艳丽的风筝挂在墙壁上欣赏。目前,中国的风筝已经远销到日本以及东南亚和欧美的许多国家,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近年来,中国的潍坊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国际风筝大会,因为,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