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华文化



中国杂技出口面临困境

2005年4月28日

    
    华声报讯:光明日报报道,中国杂技艺术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融合了舞蹈艺术造型优美和体育动作惊险热闹的长处,全世界男女老幼欣赏起来又没有语言障碍,一直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主打项目。中国通过商演渠道输出的表演艺术几乎全为杂技所包揽。
    
    相比之下,中国通过市场机制运作赴英演出的京剧、歌舞和民乐等其他艺术种类却乏善可陈,团组数量和受欢迎程度以及票房收入连杂技的零头都不够,在短期内还看不到能分杂技一杯羹的希望。近年来,反倒是中国的西洋乐艺术家在英国崭露头角,创造了不菲的票房,成为对英国文化贸易的亮点:像中芭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钢琴演奏家朗朗的多场音乐会以及歌唱家张丽萍、戴玉强在皇家歌剧院主演的《蝴蝶夫人》、《托斯卡》、《图兰朵》、《艺术家生涯》在艺术和商业上均取得很大成功。
    
    无独有偶,中国在北美有长期合同的3个演出项目(玲玲马戏团、公主号游轮和太阳马戏团)也都是杂技。1979年,中美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后,派往美国的第一个文化团组就是沈阳杂技团,在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演出,轰动一时。来自中国的杂技演员当年所获得的待遇和演出费比现在的还高。
    
    总之,在中国所有表演艺术种类当中,只有杂技(包括少量少林武术)在英美演出市场长期占据一席之地,短期内还找不到其他有商演价值的表演艺术产品来丰富文化贸易出口的种类。但是,就是这块阵地,也面临以“太阳马戏团”为代表的西方新型杂技团的威胁。这类新型杂技团利用中国的艺术和人才资源、抢夺我们的市场和票房,中国杂技的海外市场危机重重。
    
    中国杂技只能在英国低端演出市场勉强生存
    
    中国杂技在英国长期巡演的合作伙伴是英国甘蒂家族经营的城市马戏有限公司(简称甘蒂马戏团)。甘蒂马戏团每年都从中国换一个团,同中国杂技团每年签订9个月的合同,每年十一二月淡季停演,全体演员停薪回国休假修整一个半月,甘蒂马戏团负担往返机票。
    
    中国杂技团经甘蒂马戏团安排在全英各地大棚巡演,夏天住卡车集装箱改装成的房车,冬季因房车无取暖设备而改住廉价旅馆,比起公主号游轮的豪华客房、太阳马戏团的四星级以上饭店和玲玲马戏团的火车卧铺车厢,吃住条件相对艰苦。
    
    中国杂技团在英国的票价属于表演艺术中最低的一类,票价最低7英镑,最高25英镑,平均票价15英镑。按每场1000个座位、平均上座率30%计算,每场约收入3771英镑。按每天两场、每周12场计算,全年票房总收入约170万英镑,加上出售饮料、零食、节目单和纪念品的收入,全年总收入近200万英镑,相当于《歌剧院幽灵》音乐剧一个月的收入。其中40多万英镑作为演出费、团员生活补助、医疗保险费和国际旅费付给中国杂技团,约占总收入的25%,算是对艺术人才入股的回报,基本公道。
    
    由于传统杂技市场的萧条,甘蒂马戏团又采取满足现状、低成本运作的经营策略,鲜见引进国内一流杂技团,也没有上演新难节目的愿望。节目平庸陈旧,都是水流星、柔术、钻圈、单手顶、转盘、蹬技、舞狮、多人自行车、蹦极、荡秋千和拿大顶之类的老套,节目编排、音乐和服装也没有什么新意。甘蒂马戏团和中国的杂技团以及中方代理三方均缺乏创新的想法,也没有投资提高节目质量的魄力和实力。这反过来也决定了来自中国的杂技团的市场只能在英国的低端演出市场简单重复再生产,勉强生存,在微利和亏本的临界线上苦苦挣扎。
    
    多年来,中国的杂技团和以中演公司为代表的经纪公司乃至文化部为代表的审批部门中的不少同志,一直把出国杂技团的演出费多年停滞不前、演员待遇下滑的原因归咎于政府部门对杂技出国演出管理混乱,国内的杂技团互相杀价,不能建立攻守同盟,被国外演出商各个击破。其实这还不是问题的根本。中国现在从国家级到县级乃至个体户家庭杂技团有大小数百家,有几万名杂技演员,大多是重复二三十个传统节目,绝活不多,又不受知识产权保护,国内杂技市场极度萧条。而在国外的演出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以及东南亚,总需求量一般不超过10个团,现在又面临来自朝鲜的杂技团的竞争,朝鲜杂技团节目质量不差,价格却要低得多,演员的吃苦耐劳和纪律性更好。要是他们来形成规模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杂技团恐怕连现有的价格都维持不住。
    
    太阳马戏团给穷途末路的马戏、杂技业带来生机
    
    太阳马戏团1984年成立,其创始人兼总裁拉利贝蒂现年45岁,25年前是一名表演踩高跷喷火的普通街头艺人。经过20年的发展壮大和加拿大政府的大力扶持,一跃成为著名的跨国演出娱乐大企业,把穷途末路的马戏、杂技业变成一个高档次、高利润的新兴文化产业,深受世界各国富裕阶层欢迎。太阳马戏团总部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在全球共有3500名全职员工。
    
    《龙狮》是太阳团用现代包装手法精心打造的一台综合性娱乐巡演节目。这台节目以中国传统杂技为主体,融合了歌舞艺术,突出声光电和奇装异服的光怪陆离效果,把观众带入一个如梦如幻的童话世界,予以视觉、听觉和感觉上的充分享受,比较典型地代表了太阳团节目的艺术风格。1999年在蒙特利尔首演,迄今已在加拿大、美国、墨西哥、英国、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瑞士和爱尔兰等国的30个场地巡演6年,平均每年演出10到11个月,每周演出3至10场,冬季放假、休整一个月。
    
    《龙狮》巡演组的全职员工160人,其中演员58人,以来自中国的40人组成的成都军区杂技团为主,10个非中国籍的演员担任串场小丑,表演耍球和空中芭蕾节目,另有乐队8人。中国演职人员在欧洲每人每天领取40美元生活费,这个标准在北美降为35美元;伙食费不另扣钱,演员国内工资照发。外国演员的演出费是按场支付,多数演员每场100美元,个别资深优秀演员一场高达600美元。除此之外,每年另付给中演公司和成都军区杂技团演出费60多万美元,由两家按比例分成。中外演员总体上受到的待遇都是公道的。与太阳团的合作,可以说是中国杂技演员在国外享受的最好待遇了。
    
    太阳团的节目完全打破了传统马戏和杂技传统,融入了戏剧、电影、舞蹈、武术、摇滚乐等其他艺术形式。太阳团的制作人员挖空心思,从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资源中都可以提取出对自己产品有用的要素,在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和借鉴,走在当代通俗表演艺术的前列,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艺术票房双丰收的效果。
    
    要用经营管理现代化大型企业的必要手段和知识来经营中国杂技
    
    比较甘蒂马戏团和太阳马戏团的新旧运营模式,对拓展中国杂技,乃至其他文化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都有重要启示。
    
    中华文化经过五千年的积淀,水深土厚,有丰富的资源潜力可挖。杂技只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九鼎之一勺,本已呈衰微之势,而太阳马戏团通过市场模式运营,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并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化腐朽为神奇,给这一古老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赋予了生机,并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太阳马戏团几乎动用了创意、融资、营销、物流、公关、高科技、市场分析、战略规划、数学模型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所有经营管理现代化大型企业的必要手段和知识,资金充足、管理先进,传统文化企业在这支强大的“文化航母群”面前往往不堪一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太阳团、迪斯尼、索尼和米高梅等“文化航母群”必然不断扩张海域,对影响其拓疆掠土的“小船队”予以袭扰、收编乃至消灭。这些大鱼吃小鱼的“战例”已在零售业、电影放映业、新闻、广播电视业等领域在各国不断上演。现在甘蒂马戏团之类的中小文化企业尚能虎口余生,主要是因为太阳团的发展战略尚不屑涉足这一低端杂技市场。我们的对策不外乎在借鉴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做强做大,或组成“新舰队”抗衡,或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待对手提出合作、收编时增加谈判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