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华文化



“Google族”冲击北大图书馆?

2005年9月8日

    
    上至北大教授,下至北大在读学生,现已成为“Google教派”的忠实信徒,这是否已构成对北大图书馆的无情冲击?
    
    位居亚洲高校第一的北大图书馆,其以西区为主的改造工程经过一年多修缮,9月5日正式恢复开放,这被北大的莘莘学子称为“新学年最好的礼物!”
    
    数字化未来图书馆
    
    据介绍,改造后的北大西区图书馆设有一个面积1217平方米的“阳光大厅”,具备咨询、借书、还书、馆际互借、网络资源检索、书目检索等功能。阳光大厅上空为直径10米的半球面透明的穹顶,球面上的有机玻璃板可以电动控制,自由开合,阳光可以因此直接倾斜照射进来。同时,改造后增加了网络带宽,新置了一千多个检索点,并增加了无线网络。
    
    北大图书馆的前身为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于1902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国立大学图书馆。目前,该馆分东西两区,其总面积达到50000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多个,总藏书容量超过600万册,在规模上为亚洲高校第一大馆。
    
    恢复开放的北大图书馆正向“数字化”方向发展,颇具“未来图书馆”野心。但近来却不断有读者抱怨:“如此大馆在公共性上却让人备感失望。”原因是,北大图书馆一直使用“秀卡制”——不是北大的师生一律不准入内。另外,由于它浓厚的精英主义情结,其新书台架上的许多书目,无不透露出学术化与专业化的呆板表情。
    
    用Google的人超过了上图书馆的?
    
    然而,与这些抱怨相比,该校一位图书信息研究专家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包括北大学生在内,中国社会“google族”已势力大增,这已构成对北大图书馆的有力冲击。
    
    据悉,该校年初的一项统计显示,北大图书馆在最近一年的人流量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减少了11.3%左右,其主要原因是,许多在北大读书的年轻人也已成了一个彻底的Google族。
    
    北大如此,实际上,西方国家的图书馆也大同小异。据悉,在美国“Google教派”的人数也占“大多数”,甚至超过了上图书馆的人。2004年在奥兰多举办的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年会上,一群图书管理员的T-shirt上印着的“图书馆——没有垃圾的Google”字样,无不显示出图书馆与Google之间势不两立的架势。
    
    确实,在今日,Google类的搜索引擎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权威性的信息来源——下至高中生,上至北大的高校教员,都成了“Google教派”的信徒。
    
    但Google真的能够代替现代图书馆的职责吗?这位研究专家认为,答案当然是不。他说,Google是免费的,图书馆也是免费的,这是它们的相似之处。但值得忧虑的是,Google的自由、随意、不受时空局限及资源极度丰富等特点,是使用起来比较笨重的图书馆无法比拟的。(来源/东方早报,作者/赵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