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华文化



各界纪念老舍诞辰105周年

2004年5月25日

    
    华声报讯:2004年2月2日,来自美国、日本、西班牙、俄罗斯、加拿大、德国等十余个国家的驻华使节、老舍作品的外文译者及老舍的后人、首都文化界知名人士等在北京隆重纪念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奠基人之一老舍诞辰105周年。
    
    据中国新闻社报道,老舍作品德国译者乌韦在纪念大会上说,“在德国,老舍被称为中国的布莱西特。他认为,老舍作品不仅是中国的,更是全世界的”,而加拿大译者霍华则把老舍先生的作品比喻为“一道精美的北京小吃,非常营养”。
    
    在纪念大会上,乌韦、霍华等5名外文译者被聘为老舍纪念馆荣誉馆员。据悉,北京老舍纪念馆还将陆续聘请分布在世界各地的100名外文译者为荣誉馆员。
    
    据老舍女儿舒济介绍,先后有20多部老舍作品被20多个国家的近百位汉学家翻译成多国文字。她认为这些汉学家把“京腔京味,反映新老北京普通市民的故事,完整地翻译出来,传递了老舍生平作品的神韵与幽默,一本本外文译本就像打开了小胡同中的一扇扇大门,让外国读者走进门去,认识中国,认识北京。这是最好的文化交流、交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老舍作品甚多,有16卷《老舍文集》问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虎妞两个形象,是老舍的代表作。从反映市民生活的深度和艺术魅力两方面审视,《骆驼祥子》都代表老舍创作的最高水平。作者怀着炽烈的爱和深深的同情,描写了从农村流落到北京城里的祥子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讲述了在黑暗的社会环境腐蚀下,祥子从一个善良、本分、富有正义感的人力车夫,开始在生活上、人格上、政治上一步步走向堕落,最后变得人不人鬼不鬼的悲剧历程,真实地揭示了旧社会对劳苦大众的残酷剥削。军阀、特务、车厂老板乃至虎妞,都如同毒蛇一样,死死地缠着祥子,害得他成了一个可悲的牺牲品。祥子的命运,是旧中国广大城市贫民悲惨命运的缩影。祥子的堕落是令人心痛的,但这是对吃人的旧社会的有力控诉。
    
    老舍用他那犀利的文笔,准确地描画出祥子身上农民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征。这个如同骆驼一样吃苦耐劳的汉子,是那幺淳朴、善良、宽厚;而他的堕落,又是那幺令人深思。虎妞外貌老又丑,个性泼辣、厉害、粗鲁,从里到外,都被作者描画得活灵活现。另外,通过虎妞畸形的、变态的心理和行为,也巧妙地反衬出刘四这一类半殖民地社会里地痞恶棍的生活。这3个形象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多彩的光辉。
    
    老舍是一位艺术修养很高的作家。《骆驼祥子》以写人物为构思的中心,围绕人物的命运编织故事情节。这是老舍艺术构思的独到之处。老舍酷爱民间文艺,《骆驼祥子》明显的吸收了民间说书的表现方法。《骆驼祥子》远在50年代就被搬上舞台,并成为首都北京话剧舞台上的保留剧目。新时期还被改编成电影,搬上了银幕。
    
    老舍的《四世同堂》过去未给予充分的评价,自从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大型电视连续剧播映以后,评论界便把它视为反法西斯文学的经典著作,老舍先生在当代文坛上的地位又随之增高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