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珍:纸鸢凭风艺弥新

魏永珍素描。罗雪村绘 魏永珍,是一个让人备感喜庆的人。单看服饰,中国传统的绛红、黛绿、赤金等颜色在她的身上被搭配得相得益彰,用外国友人的话讲,叫“中国味儿十足”。再看家里,几十个风筝错落有致地营造出艺术的空间,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趣味盎然。沏一杯茶,理一理思绪,年逾花甲的魏永珍慢慢地讲述“风筝魏”的百年历史,讲述她与风筝之间的故事。 巧艺出世家 100多年前,天津市东门里大街路南,有一间坐南向北的小门脸,门前常挂一个3米大小的“小飞雁”风筝幌子。这里便是中国近代首家风筝制作作坊和专卖商号——魏永珍的祖父魏元泰创立的“魏记长清斋扎彩铺”。 上世纪40年代末,魏永珍才五六岁,便跟随爷爷和父亲一起制作风筝。年少体弱的她只能做些核对号码、陪爷爷送货、踮着小脚补补色的小事,但耳濡目染中,扎、糊、绘、放4种技艺已烂熟于心,也见证了爷爷和父亲一天天地使风筝技艺更加丰富:竹材的热弯冷定、木工的打眼扣榫、锡焊工的铜箍连接、鸟类的飞行平衡、风力的机械传动、古代建筑彩绘和民间绘画技法以及动物的仿生、数学的黄金分割……全被爷爷和父亲融进了小小的风筝。终于,魏永珍长大成人,而“风筝魏”也最终形成了造型多变、彩绘逼真、飞行平稳、特技精湛和便于携带的特点。 创意化绝技 魏永珍说,“风筝魏”制作的每一个风筝几乎都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隐藏着一种精湛的工艺。“蒲绷音响特技弓子风筝”背负蒲草薄皮,放飞时风传筝响,犹如风筝自动敲打出锣鼓阵阵;“活翅苍鹰特技风筝”采用风力机械传动机构,可以拍打两翅,空中放飞时引来同类竞翔,还有变色变字、变换方位等令人拍案的绝技……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魏永珍制作的风筝不仅满足了百姓趋吉迎祥的愿望,还融进了时代的气息。“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她制作了长宽均近4米的“麒麟送子”,寓意如意吉祥;澳门回归,她制作了“世纪钟声”;天津建卫600周年,她耗费半年时间制作了“六百岁大型平面宫廷软翅组合风筝”,仙鹤、白头雕、苍鹰、海河、渤海湾栩栩如生,寓意福禄寿喜,人民幸福安康,永葆青春……难怪专家评价说,“风筝魏”的风筝,创意闻名天下。 五洲传佳话 1993年的一天,魏永珍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凯瑞·莱特先生。这位莱特兄弟的后人带来了先辈当年制作飞机的图纸,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了魏永珍,同时希望她根据飞机的模型制作风筝。当魏永珍用巧手满足了他的心愿时,凯瑞·莱特激动地说:“莱特兄弟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动力’飞行的发明家,而你们中国人是世界上第一个无‘动力’飞行的发明家,是你们给了我们启发!” 继1914年魏元泰的风筝经北洋政府选送美国旧金山参加巴拿马太平洋地区万国博览会并一举夺得世界金奖后,“风筝魏”的风筝便向五洲四海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祝福。魏永珍曾赴世界多个国家参加展览会,让魏氏风筝翱翔在圣·劳伦斯河畔,俯瞰着芝加哥大教堂,飞入了慕尼黑的艺术展厅,也摇曳于温哥华的华埠广场…… “承祖事业、致力终生,将这门传统的艺术,竭毕生之力发扬下去!”作为“风筝魏”的传人,魏永珍祝福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魅力的风筝飞得更高更远。(来源:人民网/赵婀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