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小康路还有多远?


    
    对于9亿中国农民来说,“小康”是温饱之后又一个美好的期冀。到2000年,农村居民能否真正过上富足、充实的小康生活?中国农民距离小康生活究竟还有多远的路程?
    
    中国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队长张新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总体上看,中国农村居民生活已经脱离贫困状态,进入温饱阶段。中国农民迄今已向小康生活迈进三分之二的里程。
    
    “但是,剩余的三分之一里程却是弥足艰难的。”张新民称,在本世纪最后6年中实现小康目标,尚需付出艰若的努力。
    
    何谓“小康”?
    
    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87年提出了“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中国实现小康的关键在于农民的小康,透过农民小康模式的16项指标,可以窥见一种比较富裕、充实、安宁的生活:
    
    年人均纯收入1100元;
    
    基尼系数(最低收入人群与总体人数之比)30%一40%;
    
    恩格尔系数(百元生活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比)小于或等于50%;
    
    每人每日蛋白质摄人量大于或等于75克;
    
     年人均衣着消费支出高于或等于70元人民币;
    
    钢筋砖木结构住房比例大于或等于80%;
    
    电视机普及率大于或等于70%;
    
    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大于或等于10%;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大于或等于?o岁;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长于或等于8年;
    
    已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大于或等于85%;
    
    安全卫生水普及率大于或等于90%;
    
    用电户比重大于或等于95%;
    
    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大于或等于70%;
    
    享受社会五保人口比重大于或等于90%;
    
    万人刑事案件立案件数小于或等于20件。
    
    经过测算评估,目前中国农村业已达到小康水准的指标有基尼系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三项;离小康目标差距甚远,实现难度较大的有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恩格尔系数和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三项指标;其余十项指标目前的实现程度已较高,与小康标准的差距不大。
    
    难点有四
    
    一难: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缓慢,距农村小康标准差距较大,1985—199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为3.2%,而要实现预定的小康目标,要求今后6年年递增5%以上。这个幅度实现起来难度较大。
    
    二难;用于食品消费的比重仍然过高,每百元生活费支出中有 57元用于食品消费。这种生存性的消费结构表明,目前中国农民生活仍处于温饱的较低层次。
    
    三难;蛋白质摄入量较低,比小康标准相差四分之一。在日摄人的蛋白质中有81.9%来源于谷物,而蛋、肉、禽、奶、鱼类摄人量明显偏少。
    
    四难: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农村文盲、半文盲劳力仍占16%,小学文化的劳力占近四成,且有近二成六至11岁儿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入学或中断了学业,成为潜在的新文盲。
    
    张新民认为,实现农村小康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的增加又有赖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靠发文件、喊口号已难奏效,现在需要的是强有力的政策倾斜,为弱质的农业注入活力。
    
    肖 瑞 1995.12
    
    
    



版权为作者所有,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