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鹏代表中国政府承诺,到2000年中国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1993年9月,中国政府召开“中国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动员会”,朱容基总理在会上说:“我作为主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要为你们提供物资的支持。”
1994年8月23日,李鹏总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63号令,发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
从1994年开始,第年5月5日为:“碘缺乏病日”。
1995年1月,我到山西省采访,该省91个县、市(区)774个乡(镇)是碘缺乏病区,病区人口834万人。
人缺了碘会怎么样
碘缺乏病简称IDD,是由于人类生活环境中缺碘造成的一种地域性疾病,主要发病形式有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子病”),地方性克汀病(呆傻)和亚临订克汀病(低能儿)三种。在碘缺乏病区流传着一首民谣说:“一代粗(粗脖子)、二代傻(克汀病)、三代断根芽(呆傻、先天畸形等不能结婚生育)”,这是对碘缺乏病人家庭的悲惨写照。众多碘缺乏病人及大量低智能人群,给碘缺乏病区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人口素质差、文化欠发达、经济难发展,一代又一代形成了恶性循环。据统计,我国碘缺乏病区涉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病区人口4.25亿,占世界病人口的40%。我国每年约有600万新生儿在缺碘较严重的地区出生,若缺碘问题得不到解决,到2000年将出现一大批智力低下的儿童。
消除碘缺乏病,难吗?
要消除碘缺乏病,最实际、便宜、持久的办法就是让全民只使用加碘盐。
这是个必须常抓不懈的事儿,在实际工作中,也曾有过非常深刻的教训。
1984年,山西省碘缺乏病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指标,然而,由于放松了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从1986年开始,省地县先后撤销了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非碘盐严重冲销病区,至使碘缺乏病大幅度回升,病区群众因病致贫、贫病交加的悲惨局面现度出现。
让全民都吃上加碘的盐,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私盐对碘盐的冲击还很严重。山西省临汾地区1994年就查处82吨非碘盐。此外,还发生过食用工业盐造成1人中毒死亡,13人中毒的事件,为此,临汾盐业分公司成立了六个盐政管理站,各县没有管理站的设市场协管员协助管理。尽管这样,食用非碘盐的现象依然难以完全消除。在山西吕梁地区燕家庄乡康家庄村,阎拉魁一家仍在食用非碘盐,因为这些私盐可以用鸡蛋等农副产品交换。阎拉魁的母亲说:“私盐比碘盐便宜5分钱。”据燕家庄乡张书记介绍,该乡1984年人均收入只有265元人民币。
让全民吃上加碘盐,还渺及经费问题。据山西省盐业公司临汾分公司副总经理张亚琴介绍,全民普及碘盐后,该公司担负296万人口的加碘盐的供应工作,一年需碘酸钾盐的供应工作,一年需碘供的碘酸钾只有560公斤,1995年第一季度后,盐将无碘可加,由于目前盐业实行国家专卖,尚未放开价格,盐业公司无力承担每吨12万元碘酸钾的沉重负担。

国家能承担吗?
1994年8月卫生部、中国轻工总会联合发布的《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中说,在“八五”期间后两年,碘盐价格提高之前,中央财政继续对生产供应碘化物给予财政补贴;碘盐提价以后及“九五”期间开始实行全民食盐加碘的费用,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将碘化物等加碘费用计入碘盐价格,由消费者个人负担。
那么,象山西这种提前实行全民食盐加碘的省份,在“八五”至“九五”期间的过渡期内超过国家计划指标的碘酸钾由谁来提供呢?
我向几位从事防治研究所所长刘德润说,如果常抓不懈、领导重视;如果能保证重点人群化补碘,那么到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问题不大。
山西省卫生厅地病处陈德荣说,食用碘是最便宜、最实际的办法,旭果能把这项措施落到实处,到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没什么问题。
临汾地区病办张彬说,我干了十三年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如果措施落实不了,农村经济没有大的改变,农民收入没有明显增加的话,到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将落为一句空话。在实际工作中,农村食用私盐现象还很严重,农民以物换盐很难控制,而且还发现非碘盐假冒碘盐现象。
看来,中国在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本文刊载于1995年3月1日《人民摄影报》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