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红 方迎忠 1999年12月。距离克拉玛依“12·8”大火5周年。一位28岁名叫卢锦的女教师对记者说:今年我5岁了。我的灵魂回来了。 她说她要结婚了,在2000年的元旦。 卢锦和许多“12·8”幸存者一样,不愿回忆。但是她曾经也和许多幸存者一样,连续几年的夜里都有噩梦相伴,而且是彩色的:死去的同事穿着鲜艳的连衣裙,向她走来。 1994年12月8日下午6时许,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来自全市15所中小学的孩子和老师将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双基”评估验收团献上一台文艺演出。一个叫王贺的男生因为前一天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被告知“不许参加这个晚会”。这是一个“好学生”才有资格参加的汇演。他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上,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同学排队走进友谊馆。 6时10分左右。八小五年级维族学生安尼瓦尔参加的第一个节目《喜庆秧歌》获得满场掌声。安尼瓦尔长了一双很亮的大眼睛,老师们都说他“一出场整个舞台都会发光”。他跑到后台换服装,第二个节目的音乐响起来了。同校的老师王雪原从舞台一侧跑到另一侧,问表演完的学生要不要下台去坐一坐。 安尼瓦尔的妈妈正快步走向友谊馆,怕错过儿子的节目。 坐到观众席后排的中学生杨铁突然发现舞台上方开始燃火,火星不断从天幕上坠落。他和同学们兴奋地叫了一声好。 但火星不是舞台效果,而是纱幕被距离太近的光柱灯烤着了。舞台旁的老师曾海秀问校长要不要走,校长说:会扑灭的,等一等吧。 火迅速蔓延,十几道幕布被引燃。开始闻得到装饰材料被烧焦的味,全场突然停电。 杨柳回头找她的老师,不见了。她站起来跑,跑了两步,想起一起诗朗诵的同学,她停下来喊同学的名字,被火舌卷倒在地。 曾海秀一把抱起演出学生的棉袄和大衣,像往常一样大喊“孩儿们!”一些惊慌失措的学生像小鸡一样被曾海秀、王雪原她们往出口赶。 火裹着幕布像巨大的球一样冲向观众席,混和着装饰材料大量有毒气体的浓烟滚向各处。女生高洁和祝林林吓得大声哭叫。还在上二年级的郝晔和焦前华因为坐在中间,跑也跑不了,一下子失去了知觉。苏刚跑到门口,被绊倒了。 安尼瓦尔妈妈刚进过道就撞上灼热的烟火。 呼叫声,哭声,在几分钟内撕破了夜幕将临的克拉玛依。 曾海秀被身后着火爆炸的大音箱撞出几米远,她爬起来摸到熟悉的侧门,但铝合金的卷帘门是紧闭的。她绝望了。 三天后,克拉玛依市向新闻界通报:“12·8”友谊馆大火吞没了在场796人中325个人的生命,其中学生288人,130个受伤人员入院治疗。 一年后,14名事故责任人受到法律制裁。 五年后,我们来到位于北京西下庄的整形医院,11个来自克拉玛依的“12·8”幸存者仍然在这里接受治疗…… 关于克拉玛依“12·8”大火的第一篇新华社通稿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9日电 12月8日下午6时30分左右,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发生大火,正在馆内观看文艺演出的中小学生,有300多人被烧死或窒息而死,100多人受伤。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极为关切,立即派国务院副秘书长徐志坚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克拉玛依市,慰问死难者家属,看望受伤人员,妥善处理善后事宜,调查事故原因。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代理书记王乐泉、自治区政府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已于今天上午赶到克拉玛依市,组织指挥抢救和善后工作。 目前,受伤人员已全部送往医院进行抢救。事故原因正在调查,对有关责任人员将依法严肃处理。
(本文刊载于2000年1月7日《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