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部署高智防御体系


徐足之
    
    北京正在酝酿着一个新的建军计划,目的是令中国军队能够打赢下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在国防科技领域,重点是研究开发一批新技术,搞一批“杀手锏”;为掌握现代军事技术、战法而制定的三年训改,今年(1995年,下同)是最后一年,中国军队正逐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技术战场。
    
    
最高统帅江泽民部署高技术防御体系
    
    建立高技术防御体系,是中国军方高层近年一直致力的目标。军方透露,江泽民担任最高军事统帅后,一直不遗余力进行各种奠基性工作。其中最有实质意义的,是在两年前制定的三年军事训练改革。今年是这个军事训练改革的最后一年,一个新的建军计划正在酝酿中。
    
    1995年2月中旬开始,全军各部队陆续拉开了’95军事训练的序幕。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为此作了周详部署。
    
    总参谋部在2月上旬部署今年军事训练工作时,明确指出:要为1996年全军部队及军事院校按照改革后的训练和教学路子来正规施训创造条件,为提高中国军队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能力奠定基础。
    
江泽民要有自己的“尖端”武装
    
    建立中国特色的高智防御体系,是军委主席江泽民的心愿。高智防御体系,即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御体系。是要使中国军队有能力应付未来高技术战争、信息战争、威胁性战争。
    
    江泽民对高技术应用于战争的威力是有充分理解的,也是反映清醒的。“海湾战争”警醒全世界军事领袖注意未来战争形态的新特点。“海湾战争”期间,江泽民扮演了一个严肃认真的军事观察家。后来,他常引用“海湾战争”实例来告诫中国军队将官:要研究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特点,要推进邓小平开创的中国军队现代化的进程。
    
迎接未来世界挑战的五项指标
    
    江泽民最近提出,要进一步巩固国防,保卫国家安全,必须提高自己的军力,有一点自己的“尖端”,我们说话的分量就不一样。
    
    江泽民还提出,“在国防科技领域,我们要重点研究开发一些关键技术,要搞一批‘杀手锏’,掌握这些技术,是实现新时期军事战略的需要。”
    
    三年军事训练计划,正是以“技术指标”为主要训改内容的。它体现了江泽民掌控的中国军队迎接世界挑战的胆识战略。
    
    三年训改规定完成以下五项指标:
    
    一、 着力抓好战法研练,为在两三年内形成新的战法体系创造条件;
    
    二、着力抓好新编训练纲目、教学计划的试验论,形成与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相适应的新一代内容体系;
    
    三、着力抓好训法改革,摸索贴近实战的训练路子;
    
    四、着力抓好将官和首长机关训练,提高各级指挥员和领导机关指挥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能力;
    
    五、着力抓好训练保障改革,摸索适应新时期军事训练需要的保障办法。
    
立足现有装备进行新时期改革
    
    总参谋部要求各部队,力争高质量实现中央军委和总部规划的三年训练改革目标。由于今年是最后一年,训练要求又高,从2月份开始,军方不断造势,鼓舞士气。强调完成新年度的军事训练任务,要进一步坚定立足现有装备,打赢反侵略战争的信心。
    
95部署训练要点
    
    总参谋部部署今年军事训练要点如下:
    
    陆军。陆军部队要抓好单兵、分队、师团合同战术三个层次的训练,注重基础,突出战术训练,深化战法研练;要按照分工,抓好新编训练纲目的试验论证,完成新的训练大纲、标准的编写任务;继续深化司令部训练改革,确立新的训练内容、方法和标准。
    
    海军。海军部队继续坚持舰艇部队分类、飞行部队分级训练,加强军舰战斗使命科目和实际使用武器训练,加强多舰(兵)种的协同训练和指挥的训练,特别要注重抓好新装备训练。
    
    空军。空军部队要组织诸机(兵)种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战法研练,拿出有效政策,加强复杂条件下的战斗机动、实弹射击与轰炸等课目训练,战斗团要结合任务进行战术训练。
    
    炮兵。第二炮兵部队注重以训练内容为重点的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训练法规,深入探索不同型号导弹旅合成配套训练的方法。
    
军方前所未有的演练高潮
    
    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全军各部队依据新时期军事战略要求,围绕提高技术条件下作战能力的主题,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掀起了训练改革热潮。
    
    ——在中原古战场,某加强步兵师夜间实弹战术演练获得成功,标志着中国军队夜训已发展到整师整团合成的新阶段;
    
    ——在东海海域,潜艇部队在大深度隐蔽攻击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在华北一个战场,迎来了从数千公里之外飞来的大机群编队,某部首次进行大机群跨区机动演练的成功,使空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指挥、保障方式实现了大变革;
    
    ——总部成功组织了军官集训和全用夜训改革现场会;
    
    ——包括各兵种、事业和不同类型部队的新一代训练纲目,已编写完成进入试训阶段;
    
    ——三军协同作战、高寒山地作战等战法研究的重点、难点课题有新突破;
    
    ——以实行新老兵混编分训为主的新的组训形式,取得了成功经验。
    
空军七大进步
    
    今天的中国空军,已发展成以航空兵部队为主体,包括高炮、地空导弹、空降兵等作战部队,以及雷达、通讯等保障部队合成的军种。
    
    据透露,中道空军在建立高智防御体系上取得了七个方面的进展:
    
    第一,航空兵具备了一定水平的远程作战、高速机动、猛烈突击和对空防御能力,空军主要战斗力的航空兵甲类团已达到78.6%,整体战斗力开创了一个新水平。
    
    第二,全天候飞行员比10多年前增加了20.5%,所有的航空兵师、团长都能带头飞高难课目,带头任教。
    
    第三,地面部障诸兵种日趋现代化。空降兵具备了“随时能走、到处能降、降即能打”的全方位作战能力;雷达情报网已基本覆盖全国领空;通讯、气象保障现代化实现了导弹营、高炮连指挥自动化。
    
    第四,空军部机快速机动保障能力,由过去的单一铁路输送发展到空中、铁路、公路、水上市场综合输送,由单一兵种部队输送发展到诸兵输送,由简单的输送发展到具有战术背景的输送。
    
    第五,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空军现代化,根据实际,围绕航空、导弹、雷达、气象、通讯与导航、指挥自动化、遥测遥控等具有空军诸兵种特色的技术项目,高技术科研活动,取得突出成果。
    
    第六,高新科技成果的发展和运用,使空军的新型武器装备发展有了重大突破。一批新型飞机、地空导弹、地面雷达和自动化作战指挥系统等武器装备,已陆续装备部队;自行研制成功的拥有低、中、高空、超低空、大机动、核取样等多种型号的无人靶,为空军众多的退役飞机找到了出路,令世界航空界瞩目;新研制的激光、电子、红外线模拟器及及“三维飞行模拟器”等,使飞行仿真训练,从机电模拟发展到激光、电子计算机模拟,从技术模拟发展到战术、战役模拟,大大降低了训练消耗,提高了训练质量。
    
    第七,空军地面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形成了一个与现有武器装备相配套的模拟训练体系。
    
揭开“蓝军”之谜
    
    中国部队于各地的训练、演练、学习中,出现了两支对抗演练部队:一为“红军”,一为“蓝军”。其中“蓝军”的发展最引人注目。
    
    简单说来,“红军”代表本军部队,使用的是传统战法;“蓝军”则代表高技术部队,使用全新战法。揭开演练场上的“蓝军”之谜,可以看到“蓝军”有如下特点:
    
    1、“蓝军”代表高技术条件下之假想敌。其装备高技术化、攻防作战立体化、火力打击精确化,战术思想新、战术手段活、攻击力强,是一支劲旅强“敌”。
    
    2、“蓝军模拟团”经过专门培训,演练战术经过精心策划,蓝军训练有作战大纲和教案。
    
    3、“蓝军”与“红军”的演练,酷似实战。“蓝军”练成强“敌”以磨砺“红军”,以达到所谓强对手逼出新办法。
    
    4、“蓝军”与“红军”对抗项目的之一,是逐步淘汰不适用的一些传统武器及传统战法。
    
    5、体现防御性演练,进攻方为假想敌的“蓝军”。
    
    在南京军区和沈阳军区的演练场上,主要正是这“蓝军”与“红军”相对抗的演练形式。据悉,该对抗演练方法目前多集中在陆军的集团军方面。
    
战法研究受到重视
    
    又据透露,各军区及各兵种部队对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理论及战法研究,也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军中参谋和理论家一方面把“海湾战争”当作研究的对象,一方面则从中国古代兵学典籍中寻找基本战争规律。
    
    《孙子兵法》、《六韬》、《战争艺术》等一大批古今中外的兵家名著,成了中共官兵尤其是作训处参谋们最抢手的“热门书”。济南军区某师从学习用兵谋略入手,先后写出《现代谋略训练基础》和《世界谋略大全》、《奇谋妙计精选三百例》、《高技术与现代军事》几部专著,为战法研究奠下理论基础。他们还把本部队参加过的战例收集整理起来,逐个学习研究,同时,认真研究追踪现代战法的发展趋势。
    
    从以下几种研究中,大致可以窥见中国军队对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理论及战略战术战法研究的概貌:
    
第四种战争
    
    1、高技术心理战研究。高技术战争是一种技术密集型战争,广泛运用新的能量释放形态,杀伤力破坏力增大,机动性和突发性增强,参战人员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再加上传媒工具和手段的现代化,很容易达成威慑、瓦解和征服敌人的目的。因此,高技术条件下的心理作战,成为一种特殊的作战方式,号称“第四种战争”。
    
    中共军方认为,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仍将是军事家坚守的金科玉律。高技术条件下的心理作战突破了过去传统的模式,表现出全新特点。
    
    有关专家提出了中国军队心战训练和改革的五个方面设想:一是设置健全的心战机构,以形成网状的心战体系,同时可试建心战特种部队,作为心战的依托和中坚;二是把高技术条件下的心战知识学习和心战研究,纳入军事知识特别是高技术战争知识学习的范畴;三是把心战训练纳入军事训练内容之中,在实践中探讨心战的谋略和手段;四是强化官兵心战素质训练,提高对于“危险和痛苦的悲惨景象”的心理承受能力;五是加紧培养适应高技术心战的人才,逐步形成一支素质良好的专业和兼职人才队伍。
    
    2、高技术局部战争序幕阶段研究。近几年来,中国军队在新时期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掀起了现代局部战争战法讨论热潮。
    
    去年11月底,有关方面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了高技术局部战争序幕阶段学术研讨会。各军兵种机关、各军事院校、部队共提交了210篇论文。
    
    现代局部战争中威慑手段的运用,正引起中共部队广泛注意。由于现代高技术武器大量投入战场,打击手段增多,威力巨大,给威慑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再加上现代战争的高消耗,使得进攻一方必须从政治、经济方面慎重考虑,力图以威慑手段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因而,威慑与反威慑成为局部战争序幕阶段的突出表现。
    
初战即决战 序幕准备至关重要
    
    有专家认为,现代局部战争,许多情况下初战即决战,序幕阶段的准备至关重要。
    
    有的认为,“先胜而后战”,是战争序幕阶段的重要指导思想。
    
    3、特种部队研究。中央军委正考虑建立跨世纪特种部队。理由是:高技术兵器大量出现,微型战争的频频“表演”,迫使人们对战争力量的认识,从“兵多将广”的数量观转移到“精兵利器”的质量观。随着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的不断出现,建立跨世纪特种部队越来越引起中共高层的关注,因为未来战场需要“快拳”(即素质优、编制小、装备精、机动快、强度高的特种部队作战)。

(本文刊载于《广角镜月刊》1995年3月号)
    




版权为作者所有,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