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里的朱镕基


    海外评论;从“右派”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其跨度之大,非坚韧不拔之人莫能过也。能越过这个跨度的仅此一人——朱镕基。

    一位熟知朱镕基的已退下来的高级官员这样说:当年朱镕基被错划“右派”后,并没有因此消沉,也没有磨掉棱角,变得谨小慎微,他依然怀着坚定的信念,信步直行。

    记者从事经济报道,多次参加经济领域高层次会议报道,有幸聆听朱镕基副总理极富个性的报告和讲话,加之所见所闻,深感朱镕基有四敢;敢说,敢干,敢怒,敢爱。

    敢说,因为他说的是,心里话,是真话,不是八股老套。因此,大家都爱听朱镕基讲话。有位省级高官曾说过,听朱副总理做报告,简直是一种享受,既长知识,又受教育,听二三个小时,一点不觉得累。

    记者亲见,朱镕基做报告基本不用稿子,即使有稿子,他也不照本宣科,时常脱开稿子,讲一些经过调查研究看到的事实,令人心服口服。一些极为难记的数字,他可脱口而出;一些地方官员,经济专家,甚至有些记者的名字,他也能随时叫出。

    敢干,真抓实干,政绩突出,使他从处长到所长,从副主任到市长,直至副总理。国家经贸委的官员们对朱镕基果敢干脆的工作作风深为钦佩;上海市民对朱镕基讲真话、干实事的魄力交口称赞。

    海外传媒对朱镕基亦大加赞誉,称他是处理棘手经济问题的行家里手,称之为“铁腕”,翻译成国内语言即有胆、有识、有魄力、有能力,一句话,敢干!    .

    在上海,他推行住房制度的重大改革,为全国推行住房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经中央决策,开发浦东战略的实施,震动了中外;狠抓产品质量,狠抓市政交通建设,使市民至今念念不忘。“朱市长狠治出租车,‘的士’不敢乱收费了”;“朱市长责令南京路家家商店安装霓虹灯,现在的南京路灯火辉煌,美极了!”在上海的街头巷尾,这类的议论颇多。

    朱镕基1991年4月调至国务院任副总理后所抓的第一件大事即是清理“三角债”,当时三角债前清后欠,边清边欠,越欠越多,最高时达到了3000多亿元。同年6月,朱镕基受命开始清理三角债,他率员三下东北,调查研究,找出了“三角债”形成的五大原因,并抓住固定资产投资为突破口,全国统一时间注入数百亿资金,层层连环清欠债务,取得了注入1元,清理4元的成就,一年半以后,即1992年12月,身兼全国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组长的朱镕基宣布,全国性的清理“三角债”工作宣告结束。

    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朱镕基亲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他首先提出坚决制止金融领域乱集资、乱拆借、乱办实体的现象。他在金融工作会议、财政工作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用改革的办法进行整顿,在整顿的基础上加快改革”的战略。

    令人欣喜的是,短短两个月来“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储蓄上升了,汇率平稳了,金融混乱现象好转了,房地产热降温了,过高的工业增长速度已出现明显回落,更令人欣喜的是,中国明年将迈开金融、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进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阶段。

    许多经济界人士表示:我们对“宏观调控”举措充满信心。

    敢怒,嫉恶如仇,是朱镕基的个性。在上海时,他狠抓产品质量,提出了“质量是上海的生命。”有的企业一而再再而三质量不合格,朱镕基一怒之下,撤了厂长的职。

    此次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朱镕基对一些地方乱打“白条子”,坑害农民的事情非常生气。《农民日报》文章说朱镕基一怒之下,说出了谁打白条砍谁的头的气话。

    看到一些新成立的集团,打着改革的旗号,变相收企业的权力,朱镕基非常生气,他严肃指出:翻牌公司不是改革,而是倒退!

    一位官员说:“镕基同志对下属要求非常严格,批评人很严厉,但我们,心服口服,因为批评到了点子上,批评到了疼处,批评得正确。”

    敢爱,是朱镕基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上海一位记者说:在上海时,一次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开会迟到,朱镕基批评了倪天增,事隔很久方知那天交通阻塞,车子行走缓慢而迟到,后来,倪天增不幸英年早逝,朱镕基闻讯悲痛不已,他眼含热泪说,我心中装着一件事,那次批评他太严厉了,没来得及向他当面道歉……

    有记者亲见,在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朱镕基亲赴八宝山,他眼圈红红,向蒋一苇先生的遗体三鞠躬。蒋一苇担任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时,朱镕基曾在这个所工作过一段时间,这段情谊一直装在他心中。

    在一次新闻单位负责人座谈会上,朱镕基直率地说,有事情可直接找我,他请秘书把姓名、电话一一告知与会者。

    在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上,制容基又说,地方的同志到北京来一趟不容易,有关部门要热情接待。你们可以点名找人,直接找我也可以。这时,台下掌声四起。朱镕基又风趣地加上一句:要钱的事可别找我,找我也解决不了问题,要钱找财政部长。台下又笑声一片。

    不过,海外传媒常评论道,从照片看,鲜见朱镕基的笑容。

    笔者认为: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双轨交替时期,经济运行中的棘手问题成堆,作为主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的确头绪纷繁,难得闲暇,愁事颇多。

    当中国经济列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上,平稳、快速前进之时,朱镕基副总理肯定肯定笑口常开。

    田惠明    1993年9月
 




版权为作者所有,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