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并举;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抓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在2005年前实现全场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实现场整体经济扭亏为盈;全场职工年人均纯收入1 万元以上,实现脱贫向小康迈进;把场部建设成为具有侨乡特色和现代化气息的华侨城镇,把各分场居住点建设成为生活服务功能齐全的“生态文明”华侨新村。
农业方面:优化作物结构,大力发展亚热带名、特、优作物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力争于2003年前全部淘汰低糖甘蔗品种,全部引种优良新品种,如新台糖系列品种; 二、稳定水果面积,抓紧改造低产劣质果园; 三、扩大剑麻种植面积,加大投入扶持剑麻生产,力争到2005年扩种至10000
亩,使种麻职工能多收益,农场多增效; 四、大力引进种植良种木薯,力争在2005年前规模化、集体化种植良种木薯达175 亩以上,把农场木薯产业做强做大; 五、引进高、新、优农业、养殖业良种,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争在2005年前建立竹荪菇、芦荟、奶牛养殖、花卉培植、木瓜,蔬菜等良种作物和良种畜牧养殖示范基地。
工业方面:充分盘活农场现有工业企业,大力发展有市场前景的新兴工业,全面推进农场工业化进程。 一、对现有工业企业采取向外招标租赁承包为主,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力争在2005年前,使全场现有的工业企业开足马力,实现投资商得益,职工受益,农场增收,国家多税收的理想程度; 二、力争在2005年前引资投资建立新工厂1—3个,为农场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
第三产业方面:充分利用农场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争取在交通、通讯、房地产、城建以及服务业和市场培育等方面有突破,在加快农场小城镇化建设的同时,着重发展具有商业、休闲、饮食、观光、采购、文体娱乐等特色的服务项目,争取在2003年前引资兴建农场农贸市场,从而加快场部商住楼建设步伐。 |